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原文

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
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
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
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诗词问答

问:《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苏轼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书法作品欣赏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巍然

高大雄伟的样子

巍然屹立

开济

(1).形容情操志向开通美好。《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和逌 ﹞才爽开济,官至廷尉、吏部尚书。”《梁书·张惠绍传》:“ 张惠绍 志略开济,干用贞果。” 宋 苏轼 《赐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书左丞王存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一:“以卿忠义开济,何施不宜。”

(2).开创并匡济。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 罗隐 《上鄂州韦尚书》诗:“都缘未负江山兴,开济生灵校一秋。” 王闿运 《陆建瀛传》:“ 建瀛 才识明敏,开济时务。”

两朝

(1).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 、 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

(2).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 ,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 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才难

(1).谓人才难得。《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古人叹息於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 崑山 而弃耀夜之寳,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臣窃谓才难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财赋,除盗贼,干边鄙,兴利害,常有临事乏人之叹。”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故新政未行,则有才难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

(2).难得的人才。 唐 皎然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 洛 近京师,才难赴幕时。”

乱臣

(1) 善于治理政务的大臣

予有乱臣十人。——《书·泰誓中》

(2) 制造祸乱的大臣

乱臣当道,天下何以能得安宁

原庙

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史记·高祖本纪》:“及 孝惠 五年,思 高祖 之悲乐 沛 ,以 沛宫 为 高祖 原庙。” 裴骃 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唐 唐彦谦 《长陵》诗:“ 丰 上旧居无故里, 沛 中原庙对荒丘。”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庙在郡国亦名原庙》:“﹝ 汉惠帝 ﹞乃詔有司立原庙,原庙之名始此。原者,如原蚕之原,既有大庙,又有此庙,是取‘重’、‘再’为义也。” 清 吴伟业 《钟山》诗:“金棺移塔思原庙,玉匣藏衣记奉常。”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雅乐)。——《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贪位

贪恋权位。《吕氏春秋·举难》:“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 尧 以不慈之名, 舜 以卑父之号, 禹 以贪位之意, 汤 武 以放杀之谋,五伯以侵夺之事,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史记·商君列传》:“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贪位恋权之足以丧身如此,徒枉其才而已。”

明德

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雨泣

(1).泪下如雨。语本《诗·邶风·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唐 张说 《为河内王作祭陆冀州文》:“救兵适来,涉血犹湿,三军雷叹,百城雨泣。”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三:“支离妨执紼,雨泣望楸行。”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

(2).犹雨淋。 宋 陆游 《秋景》诗:“雨泣苹花老,风摇稗穗长。”

椽笔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椽笔”指大手笔,称誉他人文笔出众。 宋 王安石 《英宗皇帝挽辞》之一:“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金 刘迎 《代王簿上梁孟容副公》诗之一:“妙年椽笔赋《长杨》,一日声名满四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 屈 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叶楚伧 《和仓海秋怀》之七:“儘有金甌毁一角,可堪椽笔扫三军。”

光尘

(1).敬词。称言对方的风采。《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冀事速讫,旋侍光尘,寓目阶庭,与听斯调。” 张铣 注:“光尘,美言之。”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至於豆觴之会,轩盖之游,多奉光尘,最承欢惠。”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倡义以来,南北各天,遂勿获亲奉光尘。”

(2).《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后以“光尘”喻世俗。《晋书·文苑传论》:“ 彦伯 未能混迹光尘,而屈乎卑位。”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肯随贵介逐光尘?祇有穷交相引重。”

诗文赏析


【原题】: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