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栅

作者:王祯 朝代:元代

水栅原文

山源洄洑溪涧空,两岸对峙如崇墉。

傍田救旱无由供,上流作障凭地崇。

支分下灌畦磴重,卧邀沛泽真伏龙。

复有川水波涛洪,枚桩列植当要冲。

仍制石廪如合纵,要约中流无必东。

穿渠远溉波溶溶,至今陆海称秦中。

畎浍距川惟禹功,田间浚治方成农。

后世拒水能傍通,却资沃灌开田封。

向来陂堨皆馀踪,海内万水空朝宗。

馀波傥使膏润同,纵有汤旱无饥凶,坐令岁岁歌时丰。

富民有具今始逢,此栅功利将无穷。

诗词问答

问:水栅的作者是谁?答:王祯
问:水栅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王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参考注释

山源

(1).山的深处。 唐 贺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诗:“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宋史·礼志十六》:“此水出於山源,清澄甘洁。”

(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间中央的凹陷处。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鼻中隔之际,名曰山源。” 明 陈继儒 《笔记》卷一:“ 紫微夫人 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洄洑

亦作“ 洄澓 ”。湍急回旋的流水。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徐荣 者, 琅琊 人。尝至 东阳 ,还经 定山 ,舟人不惯,误堕洄澓中。”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浙江 潮自 海门 东来,势如雷霆,而 浮山 峙於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 严复 《说诗用琥韵》:“譬比万斛泉,洄洑生微澜;奔雷惊电餘,往往造平淡。”

溪涧

两山之间的河沟

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对峙

相对耸立

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刘白羽《长江三峡》

崇墉

高墙;高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闕巖巖而双立。” 张载 注:“墉,墙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於是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张载 注:“墉,城也。” 唐 杜甫 《剑门》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昏 岱岳 ,撼 东蒙 ,倾上郡,破崇墉。”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上流

(1) 上游

(2) 旧指社会地位高的

上流社会

(3) ∶上等;上品

上流作品

支分

(1).分割,分解。《战国策·秦策三》:“ 秦 乌能 齐 县衡 韩 魏 ,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郑 ?” 高诱 注:“支,言细散取之。” 唐 白居易 《花前感怀兼呈崔相公刘郎中》诗:“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2).古代碎裂犯人肢体的一种酷刑。《后汉书·苏竟传》:“ 王氏 虽乘閒偷簒,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魏书·术艺传·刘灵助》:“战败被擒,斩於 定州 ,传首 洛阳 ,支分其体。”《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 胡三省 注:“支分,谓被支解而支体异处也,即冎刑。”

(3).处置;安排。 唐 白居易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飢荒先自窘,那堪连丧双亲,身独自,怎支分?”《天雨花》第二四回:“ 荣 妻答应厨下去,支分晚膳到来临。”

(4).支使;分派。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却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使的人无淹润,百般支分!”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支分各色人,远远去迎接。”

(5).支付;付给财物。 唐 陆贽 《赐吐蕃将书》:“赞普若须繒帛,朕随要支分,多少之间,岂拘定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泊淮》:“兼且小生看书之眼,并不认得等子星儿;一路上赚骗无多,逐日里支分有尽。”

(6).分辩。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父亲呵,你既然恁般发狠,怎教我不要半语支分?”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若是初检时不曾审问,怕只怕再检日怎支分?”

(7).犹分支。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南山 在 陕西 西安府 之南…… 镇安 、 洵阳 、 汉阴 、 石泉 、 洋县 各山,皆其支分别派。”

沛泽

(1).沼泽,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烧山林,破增藪,焚沛泽,逐禽兽。”《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2).指古代 沛邑 的大泽。传说为 汉高祖 斩白蛇之处。 汉 班彪 《王命论》:“ 唐 据火德,而 汉 绍之。始起 沛泽 ,则神母夜号,以彰 赤帝 之符。”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鹿走 周 原,辅 秦 图而兴霸;蛇分 沛泽 ,翼 唐 运以基皇。”

(3).盛大的恩泽。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无诉,宜沾沛泽,用慰泉扃。” 清 张遂辰 《屯房行》:“风雷虽行沛泽远,氓愚无知或惊喘。”

伏龙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水波

水的波浪。亦指水

列植

成行的种植。《晋书·马隆传》:“服丧三年,列植松柏。”《南史·顾宪之传》:“ 宋 时其祖 顗之 尝为吏部,於庭列植嘉树。”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云翻浪卷不可识,鸟兽成形花列植。”

要冲

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镇江为南北要冲,奸人不时窥伺。——《隔帘花影》

石廪

山峰名。 衡山 五峰之一。因形似仓廪而得名。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廪 腾掷堆 祝融 。”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道十二·湘潭县》:“ 衡山 石廪峰 最高,巨木千寻,蛟井连属。”

合纵

又写作“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参见“连横”条

合纵于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与楚合纵。

合纵者为楚。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史记·魏公子列传》

要约

(1).立盟;立约;约定。《史记·苏秦列传》:“要约曰:‘ 秦 攻 楚 , 齐 魏 各出鋭师以佐之。’”《旧唐书·崔胤传》:“臣今见与 茂贞 要约,释两地猜嫌,早致万乘归京,以副八紘恳望。”《朱子语类》卷二二:“如今人与人要约,当於未言之前,先度其事之合义与不合义。”

(2).指契约、盟约。《明史·外国传三·日本》:“ 宣德 初,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毋过三艘。”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缅 目 渺茫莫 报曰:‘愿以两军适中地,筑坛受要约。’”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她便和 慧修 要约:不可在学校里看。”

(3).控制;约束。《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二年》:“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 胡三省 注:“要约,犹约束也。”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廉耻之心亡,要约之意轻。”

(4).邀约;邀请。《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四年》:“ 交趾 累移文乞会兵讨贼,而朝廷久未报。观其要约甚诚,纵未能灭贼,亦可使相离贰。”

(1).简约洗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2).犹要紧。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三:“学者先须读《语》《孟》,穷得《语》《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无必

谓没有成见。 宋 苏轼 《鲜于侁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制》:“朕之於事,无必无我,可则行之,否则更之。”

溶溶

(1)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2)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陆海

(1).物产富饶之地。《汉书·地理志下》:“﹝ 秦 地﹞有 鄠 杜 竹林, 南山 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颜师古 注:“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水浒传》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盘紆,丘原膏沃,地称陆海。”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陆海从来沃野多,居民竟未识嘉禾。”

(2). 南朝 梁 锺嵘 对 晋 代文学家 陆机 有“ 陆 才如海”之赞语。见《诗品》卷上。后因以“陆海”比喻富于文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 潘 江,各倾 陆 海云尔。”

(3).借指 陆机 ,以喻称富于文才的人。 前蜀 贯休 《赠抱麻刘舍人》诗:“ 双溪 逢 陆 海, 荆渚 遇 平津 。”

秦中

(1).古地区名。指今 陕西 中部平原地区,因 春秋 、 战国 时地属 秦国 而得名。也称 关中 。《史记·封禅书》:“ 杜主 ,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汉书·娄敬传》:“ 秦中 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 颜师古 注:“ 秦中 谓 关中 ,故 秦 地也。” 唐 张说 《早渡蒲关》诗:“鸣鑾下 蒲阪 ,飞斾入 秦中 。”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你是长吟 洛下 ,避俗 秦中 ,隐迹 青城 。”

(2).指 秦二世 胡亥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匡衡守正》:“《郊祀志》: 南山 巫祠 秦中 。 秦中 者, 二世皇帝 也。以其彊死,魂魄为厉,故祠之。”

畎浍

亦作“甽澮”。1.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郑玄 注:“畎澮,田间沟也。”《汉书·李寻传》:“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 颜师古 注:“畎澮,小流也。”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甽澮不畅,垢浊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无源赋》:“任 大禹 之功深,寧归畎澮;纵 张騫 之力尽,曷识根源?” 清 顾炎武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忧鱼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畎澮之事,职在郡县。”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以兹畎澮质,重与沧溟舍。” 唐 元稹 《献荥阳郑公》诗:“自伤才畎澮,其奈赠珠何!”

禹功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 清 戴名世 《杨维岳传》:“践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田间

(1) 田地里

田间劳动

田间管理

(2) 农村;乡间

治方

治理国家的方略。《荀子·成相》:“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梁书·武帝纪中》:“朕以寡薄,昧于治方。”

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水能

适用于重力作用的水的落差

傍通

(1).四方通达,畅通。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四时仪其象,阴阳畼其气,傍通迴盪,有刑有德。”《文选·郭璞<江赋>》:“爰有 包山 洞庭, 巴陵 地道,潜逵傍通,幽岫窈窕。” 李善 注:“潜行水底,云无所不通,号为地脉。”

(2).谓学问广博通达。《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 李善 注:“言足下傍通众艺。”《陈书·儒林传·顾越》:“ 越 少孤,以勤苦自立,聪慧有口辩,説《毛氏诗》,傍通异义, 梁 太子詹事 周捨 甚赏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犹喜 白氏 女工精絶,翰墨傍通。”

谓靠近四方通达之地。《管子·兵法》:“一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匱。”

沃灌

沃,以水洗手。灌,通“盥”,洗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捅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示儿》

持汤沃盥。——《资治通鉴·唐纪》

开田

垦荒为田。《管子·问》:“问理园圃而食者几何家?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士之身耕者几何家?”《汉书·食货志下》:“初置 张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颜师古 注:“开田,始开屯田也。”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陂堨

蓄水塘。 晋 杜预 《论水利疏》:“陂堨岁决,良田变生蒲苇。” 宋 苏辙 《戏作家酿》诗之二:“今年利陂堨,碓声喧里閭。”《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广屯田,兴陂堨。” 胡三省 注:“以土壅水曰堨。” 元 王祯 《农书》卷三:“民间所自为溪堨水荡,难以数计,大可灌田数百顷,小可溉田数十亩,若沟渠陂堨上置水闸,以备启闭,若塘堰之水,必置溷竇,以便通洩。”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朝宗

(1).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 唐 李舟 《为崔大夫请入奏表》:“将临元会之期,倍切朝宗之恋。”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 明 李攀龙 《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

(2).指下属进见长官。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傅 河南 褚裒 ,简穆有器识,时为 豫章 太守,出朝宗 亮 ( 庾亮 )。”

(3).比喻小水流注大水。《书·禹贡》:“ 江 汉 朝宗于海。” 孔颖达 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 江 汉 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唐 张九龄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诗:“独嘆 湘江 水,朝宗向北流。”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造物从来不好色,磨灭佳人,使尽罡风力。万泪朝宗 江 海溢,天公只当潮和汐。” 黄药眠 《我梦》诗:“我梦作羽薄的白云,飘流光海无踪--但我终是江波一滴,向着大海朝宗!”

傥使

倘使,倘若。 唐 孟云卿 《途中寄友人》诗:“儻使长如此,便堪休去程。” 清 秦曾熙 《小螺庵病榻忆语跋》:“儻使得赋于归,以其所以事父母者事翁姑,则宗族间詎不又嘖嘖称贤妇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傥使置身当时,与古民同其忧患,则颓唐侘傺,复远念 盘古 未生,斧凿未经之地,又事之所必有者已。”

膏润

(1).指使草木滋润生长的雨露和养料。亦借喻对人的恩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政无膏润,形于篇章矣。” 宋 苏辙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诗:“微风细雨膏润足,枝头万万排明珠。” 元 王祯 《农书》卷三:“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为膏润。”

(2).含水分多,不干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栽竹﹞暑月尤宜,盖土膏润而雨泽多也。” 郑振铎 《劫中得书记·读书志》:“饭后微雨,地膏润若暮春时节。”

(1).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施以恩惠。《诗·小雅·黍苗序》:“黍苗,刺 幽王 也,不能膏润天下。” 郑玄 笺:“膏润者,以君之恩惠及下,似雨泽之润於物。然水之润物,又似脂膏,故言膏润也。”《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隋书·音乐志上》:“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礼意风猷,乐情膏润。”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太阳既昇,煦育资始,霈泽斯降,膏润无遗。”

(2).使润泽。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復问须油安用?曰:‘吾遍体创裂,藉此膏润,则痛少差耳。’”

饥凶

五谷不熟,年成很坏。飢,通“ 饥 ”。《后汉书·侯霸传》:“ 歆 ( 韩歆 )又证岁将飢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宋 叶适 《沉仲一墓志铭》:“天行或飢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无疑。”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时丰

丰年。 唐 韦应物 《骊山行》:“时丰赋敛未告劳,海阔珍奇亦来献。” 唐 白居易 《归来二周岁》诗:“时丰实仓廪,春暖葺庖厨。”

富民

(1).使民殷富。《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篋,实府库。”《魏书·高祖纪上》:“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宋 苏轼 《李之纯户部侍郎制》:“兴利以富民,不如省事而民自富;广求而丰国,不如节用而国自丰。”

(2).富裕之民。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子兵法·吴问》:“公家贫,其置士少,主僉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长安 富民 王元宝 、 扬崇义 、 郭万全 等,国中巨豪也。”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彼贫民怨恨富民,而欲坏之久矣。”

功利

(1) 功名利禄。多含贬义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

(2) 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韩非子·难三》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