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

作者:廖行之 朝代:宋代

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原文

不到田家又夏初,试从野老访耕锄。
稻畦高下水皆足,天意雨晴时自如。
学稼我犹慙孔子,问津君且向长沮。
宦游何似团栾好,更念怀归畏简书。

诗词问答

问: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的作者是谁?答:廖行之
问: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廖行之的名句有哪些?答:廖行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耕锄

(1).耕田除草。亦泛指农作。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 黄帝 ﹞因民之欲便于耕锄饁饟守望,而以庐井合之。”

(2).犹铲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其数 京 之罪曰:‘列圣詒谋之宪度,扫荡无餘;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

稻畦

稻田。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诗:“仙客不归龙亦去,稻畦长满此池乾。” 宋 王安石 《独归》诗:“ 钟山 独归雨微冥,稻畦夹冈半黄青。”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诗:“稻畦下白鷺,林樾应鸣鳩。”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自如

(1) 没有障碍地;不受约束地

(2) 活动或操作灵活自然

学稼

学种庄稼;务农。《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唐 钱起 《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诗:“禄微赖学稼,岁晚归衡茅。”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见寄》诗:“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沉。” 宋 朱熹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之二:“我欲卖刀来学稼,不知还许受廛么。”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问津

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长沮

传说中 春秋 时 楚国 的隐士。《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刘宝楠 正义引 金履祥 曰:“ 长沮 桀溺 ,名皆从水, 子路 问津,一时何自识其姓名?谅以其物色名之。”

宦游

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何似

(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团栾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怀归

思归故里。《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汉 王粲 《登楼赋》:“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唐 戴叔伦 《送郎士元》诗:“白髮 金陵 客,怀归暂不留。”

畏简书

《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毛 传:“简书,戒命也。隣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后以“畏简书”为公务羁身之典。 唐 李德裕 《忆平泉山居赠沉吏部》诗:“昔闻 羊叔子 ,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见寄》诗:“见欲扁舟去,谁能畏简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