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原文

大川倾流万物俱,根旋脚脱争奔徂。
流萍断梗谁复数,长林巨石曾须臾。
轩昂颠倒唯恐后,嗟予何独强根株。
三年一语未尝屈,拟学文学惊当涂。
心知势力非汝敌,独恐清议无遗余。
扁舟岁晚告归觐,家膳欲及羞纯鲈。
隐居高节世所尚,挂冠早岁还州闾。
纷纭世事不著耳,得失岂复分锱铢。
投身固已陷泥滓,独立未免遭沾濡。
君归左右识高趣,牛毛细数分贤愚。

诗词问答

问: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流萍

(1).漂荡的浮萍。 唐 杨炯 《浮沤赋》:“触流萍而欲散,碍浮芥而还连。”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三:“苦竹垂檐难结实,流萍随水欲生根。”

(2).常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 宋 苏轼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赤子视万类,流萍閲人寰。” 明 李贽 《咏古》:“今日若论真得失,此身曾是一流萍。” 清 顾炎武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駟流萍度此生。”

断梗

(1).折断的苇梗。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梁王 与 武帝 ,弃之如断梗。”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复数

①某些语言中由词的形态变化等表示的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例如英语里book(书,单数)指一本书,books(书,复数)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书。 ②形如a+bi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b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a叫做复数的实部,bi叫做复数的虚部。如1-3i,5i都是复数。

长林

(1).高大的树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着我这万里羁客。”

(2).喻隐逸者的居处。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探己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参见“ 长林丰草 ”。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轩昂

(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 * 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唯恐

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担心)

【近义词】恐怕

【反义词】放心

【出处】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造句】他做事小心翼翼的,唯恐出错.为了不惊醒他,我生怕发出声音!

何独

犹何谁,谁人。独,犹孰。 明 李东阳 《题徐都宪椒园》诗:“人家何独无此堂,岂有乔木参天长?” 明 李东阳 《和王直古》:“俯仰天地间,何独无父子?”

根株

(1)

(2) 同根茎的一枝或一群树干,尤指与吸根或水发芽有关的枝干

(3)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拟学

犹仿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此是屋上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文学

(1) 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2) 学问

胸中又没文学

当涂

见“ 当涂 ”。

亦作“ 当涂 ”。亦作“ 当途 ”。1.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 ,北有 衞 ,当涂有市丘,是吾粮涂絶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我欲访 甘露 ,当途无閒官。”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诗:“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2).挡路。《晋书·王濬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慄!”

(3).执政;掌权。《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 李善 注:“当涂,即当仕路也。” 清 刘献廷 《怀古》诗:“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4).指居要职、掌大权的人。《韩非子·三守》:“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北史·刘仁之传》:“善候当涂,能为诡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义感当途,説动时主,怀全德以自达,裂山河以取贵,又其次也。”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 林赞虞 之去 汴 也,有人约各道赂当涂运动之。”

(5). 三国 魏 的代称。《晋书·慕容暐载记论》:“自当涂紊纪,典午握符,推亡之功,掩 岷 吴 而可録,御远之策,怀戎狄而犹漏。”《北齐书·王琳传》:“故典午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当涂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林百举 《悲愤》诗:“代 汉 当涂夙讖妖,塚中枯骨竟天骄。”参见“ 当涂高 ”。

(6).古县名。 西汉 置,属 扬州 九江郡 。相传 夏禹 时为 涂山国 。《汉书·地理志上》:“ 当涂 ,侯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禹 所娶 涂山 侯国也。有 禹虚 。”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势力

(1).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於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南史·谢庄传》:“﹝ 庄 ﹞ 大明 元年,起为都官尚书。上时亲览朝政,虑权移臣下,以吏部尚书选举所由,欲轻其势力。” 宋 苏轼 《书蒲永昇画后》:“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 永昇 輒嘻笑捨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 老舍 《茶馆》第二幕:“一改 民国 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

(2).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北史·毛脩之传》:“ 亮 既剧 蜀 ,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 蜀 人,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夜遣兵将渡江,晨扣巢穴,贼众初犹抗拒,既知势力不敌,遂束手自归。”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要不是三十六师留在上头保 榆林 ,就是看见野战军的势力大,缩回去了。”

(3).方言。犹派头,架子。 段荃法 《凌红蝶》:“那牛因为不渴,只用舌头舔了舔水,就抬起了头。 凤紫 斜一眼 红蝶 骂道:‘这畜生,坐坐月子,连水也不喝了,势力不小!’”

(4).犹势利。《白雪遗音·玉蜻蜓·露像》:“想你们出家人,无非一味的势力,倘有现任乡绅到此游,你们就笑脸相迎礼数周。”参见“ 势利 ”。

清议

公正的议论

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南史·宋武帝纪》

遗余

剩馀;遗留。《后汉书·郭伋传》:“赐宅一区,及帷帐钱穀,以充其家, 伋 輒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餘。” 唐 元稹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十月十二日 錡 就擒,从乱者无遗餘。” 元 姚燧 《颍州万户邸公神道碑》:“从战万里,清楚以 吴 ,归抚其躯,矢石遗餘。” 清 焦袁熹 《杂诗》:“旧业无遗餘,生意久夭枉。”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告归

(1).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孔 传:“告老归邑。”《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后汉书·张湛传》:“后告归 平陵 ,望寺门而步。” 李贤 注:“告归,谓请假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严恭肃》:“以病告归,先人往问疾,至其榻前,布衾破敝,寒士之不如也。” 清 汪懋麟 《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诗:“勇退人所难,告归君独惺。”

(2).告辞,告别回家。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是晚 孟沂 告归。 张运使 不説破他,只叫馆僕尾着他去。”

家膳

家中的膳食。 宋 梅尧臣 《江邻几馔鳅》诗:“ 江 侯昔南官,家膳无此珍。”

隐居

退居乡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隐居之室。——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高节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挂冠

辞官

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汉书·逢萌传》

早岁

早年

州闾

(1).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州和闾的连称。《礼记·曲礼上》:“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閭乡党称其孝也。” 郑玄 注:“《周礼》二十五家为閭,四閭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 章炳麟 《排满平议》:“凡诸夏所有者,经略万里,陇亩既成,州閭既定,而復有阑入此土者,则据左契而攘之。”

(2).泛指乡里。《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明 何景明 《送邵守孙公考绩诗序》:“予得告还处野中别业,不能应州閭交际。”

纷纭

(1)

(2) 众多而杂乱

众说纷纭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众多的样子,引申为罗唆,找麻烦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锱铢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奈何取之尽锱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投身

(1) 把全部的热情献给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绘画之中

(2) 指参加进去,献身出力

投身大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他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潮流中

泥滓

(1).泥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日月挟虫鸟之瑕,不妨丽天之景; 黄河 含泥滓之浊,不害凌山之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以今观之,昌阳待泥土而生,昌蒲一有泥滓则死矣。”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但恐金沙未汰,不免夹带些泥滓。” 清 方文 《枞川苦雨柬李仲山孙子糓》诗:“春来湖畔泥滓滑,欲行不行空踟躕。”

(2).犹污浊。比喻耻辱。《文选·潘岳<西征赋>》“奋迅泥滓” 李善 注引 汉 李陵 《与苏武书》:“言为瑕秽,动增泥滓。”

(3).指视为污浊;贱视。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得丧不可摇其心,荣辱不能动其志,桎拲冠冕,泥滓禄位。”

(4).比喻卑下的地位。 晋 潘岳 《西征赋》:“或被髮左袵,奋迅泥滓。”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潦倒沉泥滓,欹危践矫衡。”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

(5).比喻尘世。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鞵布袜从此始。”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沾濡

浸湿。多指恩泽普及。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怀生之类,沾濡浸润。”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殿廷聚会风云气,华夏沾濡雨露恩。” 姚华 《论文后编》:“《诗》、《书》之教,著於四术, 姬 周 学人,靡不沾濡。”

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高趣

高雅的志趣。《宋书·隐逸传·陶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唐 郑谷 《次韵和王驾校书结绶见寄之什》:“梦见君高趣,天凉自浇园。” 宋 梅尧臣 《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倚以为高趣,持之见素风。”

牛毛

牛身上的毛。形容细而稠密

牛毛细雨

细数

仔细计数。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金 元好问 《赠莺》诗:“恨不掌上看,毛羽得细数。”

详细数目。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其各区原额,见在逃亡老弱花名细数,容臣等造册奏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