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桃源

作者:张继先 朝代:宋代

忆桃源原文

白云堆里采芙蓉。
枝枝香艳浓。
灵龟畔岸起祥风。
楼高十二重。
黄金殿,碧云笼。
丹砂透顶红。
神机运处鬼神通。
清真达上宫。

诗词问答

问:忆桃源的作者是谁?答:张继先
问:忆桃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忆桃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继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继先名句大全

张继先忆桃源书法欣赏

张继先忆桃源书法作品欣赏
忆桃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香艳

亦作“ 香艳 ”。1.谓花木芳香艳丽。 唐 许浑 《酬杜补阙》:“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醒酒花》:“ 明皇 与 贵妃 幸 华清宫 ,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艷,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艷,尤能醒酒。’”《花月痕》第四一回:“月满清光容易缺,花开香艳总难长。”

(2).旧时指内容涉及闺阁而词藻艳丽的诗文文风。《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忽欣然拍案道:‘细细观之,风流香艷,果是香奩佳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这种香艷词句,必要使他流入闺阁方好。”

(3).形容女子打扮得妖媚。《花月痕》第十二回:“ 同秀 见 碧桃 一身香艷,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羶一般倾慕起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七日》:“电影院门口挂着香艳肉感的广告牌,摆着风流滑稽的面孔。”

见“ 香艷 ”。

灵龟

(1).龟的一种。蠵之别名。《尔雅·释鱼》:“二曰灵龟。” 郭璞 注:“ 涪陵郡 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墨子·亲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

(3).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

(4).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李善 注:“《庄子》曰: 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 。 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南唐 李中 《鹤》诗:“好共灵龟作儔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5).比喻有才之士。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6).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前蜀 贯休 《再逢虚中道士》诗之二:“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畔岸

(1).放纵任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畔岸,自纵之貌也。”

(2).边际。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苏轼 《荀卿论》:“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则言实矣,岂如后儒之无畔岸哉!”

(3).范围,限制。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尝欲集盐漕赋税国用之经,别书一编,傅於 秦 书之次,非徒广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圣製礼之体之无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氏 之学,盖出於 桐城 ,固知其与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广己於不可畔岸也。”

祥风

(1).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古代所指八风之一。《文选·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 南朝 梁 江淹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鬱。”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二:“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高旭 《爱祖国歌》:“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

(2).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卷五:“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汉 班固 《 * 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鐘律调,音度施,四夷化, 越裳 贡。”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上僊公主 灵座有祥风瑞虹之应。” 明 刘基 《步虚词》之一:“太微啟灵宇,紫殿含祥风。”《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近有祥风庆云之瑞。”

二重

指作战时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吴子·治兵》:“ 起 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金殿

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金殿玉楼

碧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丹砂

同“丹沙”。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

透顶

(1) 十分,极度(多含贬义)

反动透顶

(2) 非常,极端(多含贬义)

糊涂透顶

机运

犹时机。《晋书·慕容垂载记》:“何故闇於机运,不以 鄴 见归也?”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 俄 德 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听到了拙著《中国小说史略》的 日本 译《 * 小说史》已经到了出版的机运,非常之高兴,但因此又感到自己的衰退了。”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清真

(1) 纯真朴素

清真寡欲

(2) 真实自然

文贵清真

(3) 明清时,中国 * 教学者介绍该教教义,曾用“清净无染”、“真主原有独真,谓之清真”等语,称颂该教崇奉的真主。故称 * 教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清真寺

上宫

(1).《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毛 传:“桑中、上宫,所期之地。”后以“上宫”指美人居住之所。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途出 郑 卫 ,道由桑中;朝发 溱 洧 ,暮宿上宫。”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桑中 卫 女,上宫 陈 娥。” 唐 王棨 《凉风至赋》:“悄丝管於上宫, 陈 娥翠敛;颭簷楹于华省, 潘 鬢霜凋。”

(2).楼馆。《孟子·尽心下》:“ 孟子 之 滕 ,馆於上宫。” 赵岐 注:“上宫,楼也。 孟子 舍止宾客所馆之楼上也。”

(3).指天子的祖庙。《宋史·礼志二六》:“凡上宫用牲牢、祝册,有司奉事;下宫备膳羞,内臣执事,百官陪位。”

(4).仙宫。《云笈七籤》卷二九:“ 上上禪善无量寿天王 ……治天王国朱林七宝琼臺,乘十二玄龟飞青羽盖,从上宫太仙玉童三十二人。”《西游补》第十三回:“原来 孙行者 石匣生来,不曾晓得自家八字,唯有上宫玉笈注他生日,流传于深山秘谷之中。”

(5).用作对道观的敬称。《西游记》第三三回:“我还得走路,将马让与你骑一程,到你上宫,还我马去罢。”

(6).古乐调名。《国语·周语下》:“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当辰。辰在戌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 韦昭 注:“上宫,以夷则为宫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