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通甫见贻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次韵张通甫见贻原文

插架茫茫纷四部,莫向离骚泥蘅杜。
文章何处如有神,心手相随鹰搦兔。
长卿醉死文君垆,渠辈但可折简呼。
浅惭入俚深入僻,纤丽恶淫寒则枯。
欲张吾军子可恃,楚璞呈前燕石耻。
擘波飞云定神龙,汗血牵来真骥子。
人物有此未易求,颇将撷英泛其流。
朝来车从照人熟,乃肯访我投林丘。
词华薄技无多道,少作吾今知悔早。
相期圣处下工夫,一念超然蠲热恼。

诗词问答

问:次韵张通甫见贻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次韵张通甫见贻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插架

图书馆将书刊放于藏书架上

插架的外文书有609部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四部

(1). 中国 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如:《四部备要》。详“ 四部书 ”。

(2). 唐 时 骠国 乐工编制,分为四部。《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乐三十,工百九十六人,分四部:一、 龟兹 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军乐部。”见“ 四部众 ”。

(3).见“ 四部众 ”。

离骚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有神

(1).神灵。有,助词。《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 孔 传:“神庶几助我。”《大戴礼记·少间》:“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间,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动,有神韵。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李玲修 《笼鹰志》:“他画着,渐渐艺术感觉唤醒了,手平稳了,下笔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这双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们也能发光。”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长卿

(1).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

(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

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文君垆

见“ 文君酒 ”。

渠辈

他们。 宋 朱熹 《答胡季随》:“ 王 氏《中説》,最为渠辈所尊信。”《金史·欢都传》:“君相之位,皆渠辈为之,奈何?” 清 恽敬 《后溪先生家传》:“赖天子甚圣,若疏其恶,暴之渠辈,言不得入,非特免祸,且大用。”

但可

犹言只须。《三国志·魏志·钟会传》:“及 会 白 邓艾 不轨, 文王 将西, 悌 復曰:‘ 钟会 所统,五六倍于 邓艾 ,但可敕 会 取 艾 ,不足自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红娘 曰:‘但可赴约,别有长话。’”

折简

(1) 写信

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 凌,何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晋书·宣帝纪》

(2) 也作“折柬”

折柬招之。——《聊斋志异·婴宁》

深入

(1) 研究、思考深刻、透彻

小心的编纂必须事先对作品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

(2) 进入事物内部或中心

深入实际

纤丽

亦作“纎丽”。1.纤细秀美。 晋 潘岳 《西征赋》:“ 卫 鬒髮以光鉴, 赵 轻体之纤丽。”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爱妾曰 飞烟 ,姓 步氏 ,容止纤丽,若不胜綺罗。”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八:“所见八九峯,惟 神女峯 最为纤丽奇峭。”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至于 江 南一带,则具有明媚婉约、纤丽生动的特点。”

(2).精细华丽。 晋 左思 《蜀都赋》:“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肥水》:“庙中图 安 及八士像,皆坐牀帐,如平生;被服纤丽,咸羽扇裙帔,巾壶、枕物,一如常居。”

(3).指艺术风格上的细巧华美。 宋 陆游 《南唐书·蒯鼇传》:“ 南唐 承 唐 末文体纤丽之弊,士率不能自振。” 明 杨慎 《词品·陆放翁》:“ 放翁 辞,纎丽处似 淮海 ,雄慨处似 东坡 。” 艾青 《美国归来答客问》:“慷慨激昂的时代,靡靡之音就不容易抬头,和平的时代就会有比较纤丽的诗风出现。”

张吾军

谓壮大自己的声势。语出《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元 薛昂夫 《阳春曲》之二:“耐惊耐怕黄虀瓮,长满长乾老酒盆,一贫儘可张吾军。”

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争持 楚 璞模。”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緇 楚 璞。”

燕石

(1). 燕山 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婴石” 晋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 燕 石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 圣水 又东,逕 玉石山 ,谓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谈迁 《故宫赋》:“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寳。 周 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寳,华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寳,以竞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緑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 燕 石齐。”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 燕 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

(3).用为自谦凡庸之词。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楚 材欣有适, 燕 石愧无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 燕 石报琼华。”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冯浩 笺注:“《后汉书》: 竇宪 大破北单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铭。” 唐 霍总 《塞下曲》:“岂要铭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参见“ 燕然石 ”。

定神

(1) 集中精力或注意力;凝神

听见有人叫我,定神一看原来是小李

(2) 使心神安定

汗血

(1).汗与血。 唐 顾况 《从军记》之二:“ * 蓬麻轻,走马汗血滴。”《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举人、进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着数十年汗血,斫着十几万头颅,把那些革命军扫荡得乾乾净净。”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

(2).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后汉书·崔駰传》:“汗血竞时,利合而友。” 李贤 注:“汗血谓劳力也。”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抗 日 何所恃,忠贞与汗血。巩固根据地,首要在建设。”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

(3).汗出如血。《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种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4).指汗血马。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汗血缓步,呼吸而千里。”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陈仁子不知文章宾主》:“汗血空良,而駑马竞逐。”参见“ 汗血马 ”。

骥子

(1).良马。 汉 桓谭 《新论·求辅》:“于边郡求得骏马,恶貌而正走,名驥子。”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所获龙驹驥子,百千其羣。” 元 许有壬 《马酒》诗:“驥子飢无乳,将军醉卧毡。”

(2).比喻英俊的人才。《北史·裴延俊传》:“二子 景鸞 、 景鸿 ,并有逸才, 河东 呼 景鸞 为驥子, 景鸿 为龙文。”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二十为郎事 汉文 ,鸳雏驥子自为羣。” 清 张问陶 《题家子白梅屋课女图时官泾州刺史》诗:“检点奇篇传驥子,挑灯先唤女儿看。”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撷英

采择精华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车从

车骑和侍从。《宋书·周朗传》:“自释氏流教,其来有源,渊检精测,固非深矣。舒引容润,既亦广矣。然习慧者日替其修,束诫者月繁其过,遂至糜散锦帛,侈饰车从。” 明 汪道昆 《洛水悲》:“远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想是帝子车从。”

林丘

见“ 林丘 ”。

亦作“ 林坵 ”。亦作“ 林邱 ”。1.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元 萨都剌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最喜园林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丘。”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杀气如烟蔽林坵,孤城半掩无人鬭。”

(2).指隐居的地方。 晋 谢安 《兰亭》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赋《留穷诗》,以述其志云:‘……穷自有离合,心何偏去留。踟蹰兼晦朔,寂寞且林邱。’”

词华

(1).文采;辞藻华丽。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词华倾后辈,风雅靄孤鶱。” 明 海瑞 《教约》:“日后仍踵前弊,不流之胸中而取之他人者,纵极词华,亦加扑戒。”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楚 声之在 汉 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 楚 声,而 武帝 词华,实为独絶。”

(2).言词的才华。口才。 唐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诗:“志业过 玄晏 ,词华似 禰衡 。”

薄技

很低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愿献薄技

无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少作

年轻时的作品。《文学报》1986.3.27:“在旧档案里发现了这刊物的残本,其中收载有 王先生 的少作,计旧体诗六首,文言小说一篇和这篇《秋夜赋》。”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下工夫

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时间和精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如:学习就得下工夫。 曹禺 《日出》第一幕:“那么一定就在这一层楼里,下功夫找吧。”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超然

(1) 超脱世俗

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态度

(2) 怅惘的样子

超然不对

热恼

亦作“ 热脑 ”。1.谓焦灼苦恼。《法华经·信解品》:“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 明 高启 《宿山寺》诗:“最喜此宵无热恼,莫教月落又钟鸣。”《花月痕》第十六回:“不想这会,却又给 秋痕 弄出一团热脑。”

(2).谓因热旱而苦恼。 唐 白居易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既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