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庭坚仪象砚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黄庭坚仪象砚原文

方中圆外绕为池,山谷凿斯象两仪。

绨几不教挥翰用,伊人经用惕然思。

诗词问答

问:题黄庭坚仪象砚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黄庭坚仪象砚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黄庭坚仪象砚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

参考注释

方中

(1).正中。《诗·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 楚 宫。” 朱熹 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管子·幼官》:“发善必审於密,执威必明於中,此居图方中。” 尹知章 注:“此立时之政, 管氏 别五其图,谓之方图,而上位居中。”

(2).犹世间。对“方外”而言。《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刘孝标 注引《嵇康别传》:“此亦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也。”

(3).指古代帝王的寿穴。《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调为 茂陵 尉,治方中。” 裴駰 集解:“《汉书音义》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 汤 主治之。’ 苏林 曰:‘天子即位,豫作陵,讳之,故言方中。’”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周太祖葬剑甲衮冕》:“然尝记 唐 人有一书,备载 乾陵 之役:每凿地得土一车,即载致千里外,换受沙砾以回,实之方中,故方中不復本土。”

(4).始处正中。《庄子·天下》:“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陆德明 释文:“谓日方中而景已復昃。”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两仪

(1).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绨几

铺上绨锦的几案。古为天子专用。《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綈锦其上,谓之綈几。” 清 钱谦益 《除夕再迭前韵和季穆寄黄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之二:“冰侵綈几书籤冷,衣覆香篝侍女骄。” 清 曹寅 《厅前红梅初开折一枝寄子猷索诗》:“军持涉江水,綈几达晨衙。”

挥翰

犹挥毫。《晋书·虞溥传》:“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事务,探賾究奇……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挥翰初难拟,飞名岂易陪。”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卞户部华伯 在 景泰 间,盛有诗名,对客挥翰,敏捷无比。”

人经

(1).谓做人行事的规范。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蠢尔 荆 汉 ,悖乱人经。” 南朝 梁 沉约 《贺齐明帝登祚章》:“凶德早树,行悖人经。”

(2).人的经脉。《灵枢经·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 , 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

(2).忧虑貌。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 宋 陆游 《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将迈矣,君可惕然。”

(3).警觉省悟貌。《史记·龟策列传》:“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郭汾阳 治第,谓工人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筑,今某死,某亡,某败,某絶,人自改换,墙固无恙。’令公闻之,惕然动心,即日请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在坐诸友闻知,惕然皆有惺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