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烟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镜烟斋原文

沼面全开镜,波光半起烟。

既明还澹荡,乍暗更澄鲜。

照彻幻中境,笼将虚里天。

溪斋相对处,难与著言诠。

诗词问答

问:镜烟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镜烟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镜烟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一

参考注释

开镜

指影片、电视片开拍:这部影片拟于九月~,年底停机。

波光

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 顾夐 《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 刘基 《菩萨蛮·越城晚眺》词:“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綺罗。”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

澹荡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2).犹放达。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宋 陆游 《春晚风雨中作》诗:“頽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清 顾贞观 《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来澹荡人,别作流传计。”

澄鲜

清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金 元好问 《丙辰九月十六日挈家游龙泉》诗:“风色澄鲜称野情,居僧闻客喜相迎。” 郁达夫 《迟桂花》:“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

照彻

(1).透明晶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潢流汪洋,碧玉照彻。”

(2).犹照亮。谓使光明透过黑暗而遍照。 巴金 《雨》三:“他们有什么力来照彻这个黑暗世界呢?”

中境

(1).犹中土,指中原地区。《魏书·礼志一》:“正位中境,奄有万方。”

(2).心境。 宋 陶穀 《清异录·衣服》:“ 武帝 缘金丹示孽,中境躁乱。”

虚里

(1).墟里,村庄。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弟数年来闭门乡居,谢遣业缘,交游既简,铅槧亦疎,暖暖虚里,桑梓满眼,自是天壤间乐事。” 清 周亮工 《兄子国光》诗:“乱识农桑好,衰看子姪忻。何年欵叚马,虚里醉斜曛。”

(2).中医经络学说所称的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是宗气汇聚之处,为十二经脉气所宗。《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杨上善 注:“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五藏六府所稟居处,故曰虚里。”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言诠

(1).谓以言语解说。《陈书·傅縡传》:“言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张说 《闻雨》诗:“声真不世识,心醉岂言詮。” 清 黄景仁 《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诗:“此花只合先生诗,便著言詮都絶俗。”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真谛本身是无相,谈不上什么区别,但真谛之说为真谛,仍需要言诠。”

(2).引申指语言的迹象。《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普说语录》:“古人不得已,向无言詮处假立言詮,无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知是圣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