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斋偶书呈通无隐

作者:朱长文 朝代:唐代

咏斋偶书呈通无隐原文

夙志在萧间,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诗词问答

问:咏斋偶书呈通无隐的作者是谁?答:朱长文
问:咏斋偶书呈通无隐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朱长文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长文名句大全

朱长文咏斋偶书呈通无隐书法欣赏

朱长文咏斋偶书呈通无隐书法作品欣赏
咏斋偶书呈通无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夙志

平素的志愿。《南史·陈纪上·武帝》:“永言夙志,能无惭德。” 唐 白居易 《祭崔常侍文》:“夙志莫伸,幽愤何极!” 宋 欧阳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苟遂乞於残骸,庶少偿其夙志。” 明 张居正 《祭敕封翰林检讨陈公文》:“呕血呼天,不能自止,诚憾夫夙志之有违,而痛乎追养莫逮也。”

遁幽

犹遁隐。 唐 吕令问 《府庭双石榴赋》:“空遁幽以独美,抱甘香而自捐。”

乔林

乔木林,一种从种子生长起来的森林;亦指树木高大的丛林

晨夕

犹朝夕。旦与暮。天天;时时。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逯钦立 校注:“数晨夕,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宋书·自序》:“入为通直郎,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 邵 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北京 城里,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

俯瞰

(1) 从高处往下看

俯瞰这座城市的高塔

(2) 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

俯瞰着广场的会议大厦

峭壁

陡峭的山崖

浩然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时积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

(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吾尝登 帕米尔 之原,天风浩然,梅花开矣,白云飞矣。”

(3).正大豪迈貌。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於 於陵 ,养气浩然。” 元 张可久 《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曲:“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赵忠节 ﹞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参见“ 浩然之气 ”。

(4).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朱熹 集注:“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清 徐士鸾 《宋艳·丛杂》:“ 杨蟠 宅在 钱塘湖 上,晚罢 永嘉郡 浩然挂冠。”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岛 去看那郁郁的大森林--于是浩然归国。”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行水

(1).行于水上。《周礼·考工记序》:“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2).流动的水;水流。《素问·五常政大论》:“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於食,乘金则止水增,味迺咸,行水减也。” 王冰 注:“行水,河渠流注者也。” 清 阮元 《清远峡记》:“此二山( 七里瀧 、 羚羊峡 ),行水之地形皆与 清远 等,而 羚羊峡 过 广西 一省之水为尤巨。”

(3).使水流通;治水。《孟子·离娄下》:“ 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汉书·沟洫志》:“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 宋 曾巩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后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务躡古人之遗迹,不考夫山川形势古今之同异,用力多而收功少。”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黄谷柳 《虾球传·渡船》:“他不是 鹤山 人,他斗胆来设卡收行水。”

巡视水势。《国语·晋语九》“三年而 知氏 亡” 三国 吴 韦昭 注:“ 知伯 与 韩 魏 伐 赵襄子 ,围 晋阳 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知伯 行水, 魏桓子 御, 韩康子 驂乘。”《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到第二日, 智伯 亲自行水,遂治酒於 悬瓮山 ,邀请 韩 魏 二将军同视水势。”

空碧

(1).犹澄碧。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2).指澄碧的水色。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诗:“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3).指澄碧的天空。 五代 齐己 《自遣》诗:“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宋 秦观 《好事近·梦中作》词:“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清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孕幽想於流黄,激凉吹於空碧。”

良鱼

大鱼。《诗·小雅·鹤鸣》“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毛 传:“良鱼在渊,小鱼在渚。” 孔颖达 疏:“不云大鱼而云良鱼者,以其喻善人,故变文称良也。”

弱羽

(1).谓羽毛未丰。指飞行力弱的小鸟。 南朝 梁 王僧孺 《栖云寺云法师碑》:“庭栖弱羽,簷挂轻萝。”

(2).喻指势孤力单者。 明 王世贞 《伤卢柟》诗:“著书盈万言,一往恐失坠。唯昔 黎阳 狱,弱羽困毛鷙。”

(3).谦词。喻才浅力薄。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但以 滔 弱羽难高,么絃易断,始自筮仕,及于登朝,未尝暂识清途,略游华贯。”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平生弱羽寄衝风,此去归飞识所从。”

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吟髭

诗人的胡须。 唐 杜荀鹤 《乱后再逢汪处士》诗:“笑我於身苦,吟髭白数茎。” 元 乔吉 《折桂令·拜和靖祠》曲:“再四嗟咨,捻此吟髭,弹指歌诗。” 明 杨慎 《题秋江远眺图》诗:“老倦捫萝与攀葛,倚阑独把吟髭捋。” 清 郑燮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诗:“隔岸微闻寒犬吠,几拈吟髭更漏长。”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林园

山林田园。亦指园林。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诗:“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浦屿崎嶇到,林园次第巡。” 宋 范成大 《休宁》诗:“林园富瓜笋,堂密美杉柏。”

遣累

谓去除拖累。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故明者刳情以遣累,约慾以守贞。”《西游补》第十四回:“ 唐僧 毫不介意,对 小月王 笑道:‘小弟遣累也。’”

禅锋

犹禅机。 明 袁宏道 《和散木韵》:“禪锋示妻子,轮我作 庞公 。”

陶情

(1).怡悦情性。 唐 贾岛 《和刘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谁攀。”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廷章 ﹞对 王翁 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致,常须於宽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劝慰,开其鬱抱,自当勿药。’”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逞风魔少年逸兴,借曲中妙理陶情。”

(2).谓男女欢会调情。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携美人湖上归》套曲:“想当年 小小 ,问何处卿卿。 东坡 才调, 西子 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咱两个谩相邀此地陶情。” 清 严虞惇 《艳囮》:“ 明 万歷 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閲章奏,輦下诸公亦泄泄沓沓。然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容色,投时好以博貲财。”《何典》第六回:“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閒多管!’”

诗格

(1) 做诗的法则

(2) 诗的风格

诗格不高

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友人

指朋友

各界友人

友人便怒。——《世说新语·方正》

友人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