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短歌行原文

凫胫良短,不为续求。

鹤胫纵长,断之则忧。

俄呦俄逃,鸟兽适其。

俄茁俄萧,草木岂知。

芒芴之间,变而有气。

一往一来,屈信生利。

与狐谋裘,与羊谋羞。

狐遁羊藏,是谓愚不。

诗词问答

问:短歌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短歌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短歌行是什么体裁?答:四言诗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四言诗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四

参考注释

凫胫

野鸭的小腿。《庄子·骈拇》:“是故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盖鳧脛虽短,续之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鹤胫

鹤的小腿。其形瘦而长。《庄子·徐无鬼》:“鹤脛有所节,解之也悲。”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松》:“叶健如虯鬚,枝脆如鹤脛。” 明 王廷陈 《咏怀》之一:“鳧脛续则瘁,鹤脛截则悲。”

鸟兽

飞禽和走兽的统称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芒芴

亦作“ 芒忽 ”。亦作“ 芒惚 ”。亦作“ 茫惚 ”。同“ 恍惚 ”。形容不可辨认,不可捉摸。《庄子·至乐》:“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 唐 韩愈 《驽骥》诗:“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 宋 秦观 《变化论》:“化者自无入於有者也……方其入也,则芒忽之间,合而成气,气合而成形,形合而成质。” 明 徐渭 《鞠赋》:“谁乎谁乎,芒芴曷常!春至丽日,秋临抗霜。彼亦何热,此亦何凉!” 清 黄景仁 《夹石》诗:“风利欠幽寻,神游付芒惚。”

有气

气恼,恼怒

我遇见不合理的事就有气

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一来

(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 朱自清 《给亡妇》:“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扰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关着,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你想,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红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阳,大家若是都作些诗,喝点黄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来,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二折:“通事见正旦云:‘也七阿妈萨一来四。’”参阅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屈信

同“ 屈伸 ”。1.屈曲和伸舒。《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汉 贾谊 《治安策》:“一脛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宋 苏轼 《罗汉赞》之三:“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2).犹进退浮沉。《荀子·不苟》:“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宋 苏轼 《肺病》诗:“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李大钊 《青春》:“推而言之,乃至生死、盛衰、阴阳、否泰、剥復、屈信……健壮頽老之轮回反復,连续流转,无非青春之进程。”

生利

(1) 产生利益

(2) 获取利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