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市迎神谣·其三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坊市迎神谣·其三原文

杨枝祇合洒涓涓,化作滂沱遍大千。

濡首沾裳浑不惜,看来人似饮狂泉。

诗词问答

问:坊市迎神谣·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坊市迎神谣·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坊市迎神谣·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参考注释

杨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涓涓

(1) 细小的水流

绢绢源水

(2) 细水缓流的样子

泉涓涓而始流

化作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滂沱

(1)

(2) 形容雨下得很大

(3) 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涕泪滂沱

(4) 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称。 晋 道恒 《释驳论》:“故神暉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气吞大千, 天安门 外, 泰岱 壮严。”

濡首

(1).语出《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后以“濡首”谓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 汉 王粲 《酒赋》:“昔在 公旦 ,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诗:“琉璃惊太白,钟乳讶微青。詎敢辞濡首,并怜可鉴形。”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达人厉志岂刻舟,狂夫任性终濡首。”

(2).埋头;专心致志。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虚引之性,彰於立德。轨世之表,闻於童真。廉俗之风移,则感时之训兴。故云濡首又以法王子为名焉。” 赖家度 李光璧 《于谦和北京·于谦的家世和成年》:“这时 于谦 潜心求学,努力读书,‘濡首下帷,足不越户’。”

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看来

就所能看到或判定的范围来说

现在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糟,你说呢

狂泉

(1).传说中使人饮后发狂的泉水。《宋书·袁粲传》:“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

(2).喻指接受错误的思想、学术。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乃益信吾国经三代之政, 孔子 之教,文明美备,万法精深,升平久期,自由已极,诚不敢妄饮狂泉甘服毒药也。”

(3).湍急的泉水。 清 陈梦雷 《行路难》诗:“层峦争地迭苍翠,狂泉奔壑殷如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