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作者:释崇岳 朝代:宋代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原文

荐福住院,事事万现。
露柱灯笼,三门佛殿。
若上若下,和光同尘。
有时又却,神头鬼面。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崇岳
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崇岳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崇岳名句大全

释崇岳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书法欣赏

释崇岳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荐福

祭神以求福。《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朝恩 有赐墅,观沼胜爽,表为佛祠,为 章敬太后 荐福,即后謚以名祠,许之。”《明史·宦官传一·侯显》:“五年二月建普度大斋於 灵谷寺 ,为 高帝 、 高后 荐福。”

住院

病人住进医院接受治疗或观察

住院治疗

事事

(1) 做事

无所事事

(2) 各种事情;每件事

委员会将发现它事事都有人掣肘

露柱

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 蒋礼鸿 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 宋 陆游 《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应闻。”

灯笼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三门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 孙诒让 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 汉 郑玄 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 孔颖达 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 鲁庄公 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 定 二年‘雉门灾’。是 鲁 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 鲁 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庙位昭穆》引 敖继公 曰:“诸侯三门库、雉,路。则库门为大门,左宗庙,右社稷。”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重以三门六衢,上輦蓾车,下不通清渠。”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 * ,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 李贤 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 唐 玄宗 《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元君 六甲符。”后世行师临战,仿休、生等八门而布阵,三门所指亦同。 南朝 梁简文帝 《从军行》:“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登坛拜将,授鉞行师,开《太乙》之三门,闭《阴符》之六甲。”

(5).指寺院大门。《释氏要览·住处》:“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 ,九井对 灵谿 。”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 明 何景明 《游洪法寺塔园土山》诗:“三门上岌嶪,玉柱撑云露。”

(6).泛指大门或外门。《红楼梦》第五二回:“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

(7).山名。一名 三门山 ,又名 砥柱 。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黄河 之中。其山有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三门,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山穿既决,水流疎分,指状表目,亦谓之 三门 矣。”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金 王渥 《三门津》诗:“大河 三门 险,神 禹 万世功。”

佛殿

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丰乐里 开业寺 有神人足跡甚长,自寺外门至佛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红娘 ,俺去佛殿上耍去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范祠鸟》:“ 长白山 醴泉寺 ,即 范文正公 读书处,祠在佛殿东偏。” 郑振铎 《西行书简·云岗》:“第一窟通称为大佛殿。”

若下

见“ 若下酒 ”。

和光同尘

《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王弼 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吴澄 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后以“和光同尘”指随俗而处,不露锋芒。《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嵇叔夜 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柳下惠 视袒裼裸裎,焉能浼我,可谓和光同尘矣。”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象 杜九皋 他们不是在走这样的路吗?表面上和光同尘,骨子里灭满兴汉。”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神头鬼面

(1).比喻竞奇立异,故弄玄虚。《朱子语类》卷一二○:“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只见许多神头鬼面,一场没理会,此乃是大不实也。”《水东日记·录诸子论诗序文》引 明 黄容 《江雨轩诗序》:“后之肤学务异之徒……句雕字鎪,叫噪赘牙,神头鬼面,以为新奇,良可嘆也。”

(2).见“ 神头鬼脸 ”。

(3).古代杂剧十二科目之一。参阅《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