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如室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豁如室原文

目谋欲豁如,辟门缅重华。

胸次欲豁如,包荒弗遗遐。

书室义两具,内虚外不遮。

而况以无心,妙理迥莫加。

小坐玩深趣,宁止纳景嘉。

诗词问答

问:豁如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豁如室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四

参考注释

豁如

(1).开阔;旷达。《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为人……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颜师古 注:“豁如,开大之貌。”《旧唐书·李石传》:“ 石 器度豁如,当官不挠。”《明史·俞大猷传》:“家贫屡空,意尝豁如。”

(2).阔大。 唐 杨炯 《<王子安集>序》:“翰苑豁如,词林增峻。”

(3).晓悟。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諮之于友,一朝而豁如。”

辟门

(1).开门。《荀子·议兵》:“彼贵我名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 王先谦 集解:“辟与闢同,开也。”《晏子春秋·谏上二二》:“公恐,觉,辟门召占瞢者,至。”

(2).语本《书·舜典》:“询于四岳,闢四门。” 孔颖达 疏:“开四方之门,大为仕路,致众贤也。”后用“辟门”谓广罗贤才。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果朝廷之意有本而无偏,何不使亿兆之人共闻也,则何不仿隆古辟门之法也?”

《书·舜典》:“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开闢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后遂以“闢门”指广开贤路。访求人材。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河内太守庐江周景》:“盖人君者,闢门开窻,号咷博求,得贤而赏,闻善若惊,无适也,无莫也。”《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圣运隆兴,闢门访落,此乃帝王圣典。”

重华

(1). 虞舜 的美称。《书·舜典》:“曰若稽古帝 舜 ,曰 重华 ,协于帝。” 孔 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 尧 ,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一说, 舜 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虞 舜 者,名曰 重华 。” 张守节 正义:“﹝ 舜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 有虞 有宋 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说郛》卷二九引 宋 无名氏《朝野遗记》:“重华( 孝宗 )闻上( 光宗 )疾,自临大内,抚视时,上噤不知人。”

(2).旧喻帝王功德相继,累世升平。 宋 李攸 《宋朝事实·真宗癸丑赦文》:“良民合归厚之风,嘉穀茂重华之岁。”

(3).岁星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胸次

胸间。亦指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宋 黄庭坚 《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头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郑振铎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包荒

(1).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 明 李东阳 《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 王先谦 《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

(2).原谅;宽容。 明 朱权 《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圣人以天下为度,何所不容!未有显过,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谕李昭寿书》:“但尔若在天朝,本主将事事包荒,尔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诛之矣。”

(3).掩饰;遮盖。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我一力包荒,没事没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她为什么忽然那么替丈夫包荒起来呢? 婉小姐 还没看透。”

书室

书斋,书房。 宋 苏轼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 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内虚

(1).中医术语。指饮食消化后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而造成的虚弱。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穀神,虽困无苦。”

(2).黄芩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

而况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国 魏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通黄中之妙理,韜亚圣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小坐

随便坐坐;稍坐片刻。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幸与小坐而责辨,歌舞俳优,连笑伎戏。”《老残游记》第六回:“回到店中,在门口略为小坐。”

宁止

(1).安乐。止,无实义。《诗·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寧止。”

(2).安处。 汉 蔡邕 《让高阳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犹且踧踖,无心寧止,况臣无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谓所当止。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苟所知未止,亦未为知止也……世固有终其身觅良师友,亲近善知识,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