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陈太丞知寿州

作者:杨亿 朝代:宋代

史馆陈太丞知寿州原文

忽佩鱼符下玉京,长安厩吏驾车迎。
淮王旧地馀风物,太史新书见姓名。
弩矢前驱殊觉贵,河梁执别岂胜情。
小山丛桂图经古,白马骊驹道路荣。
鹏海三千须击水,隼旟四十且专城。
长淮月色秋宵好,应助诗人思转清。

诗词问答

问:史馆陈太丞知寿州的作者是谁?答:杨亿
问:史馆陈太丞知寿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鱼符

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陆龟蒙 《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 。”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 明 张煌言 《即事柬定西侯》诗之一:“纵有鱼符专亦得,只今岂少 信陵君 。”

玉京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驾车

驾驶车辆

淮王

指 汉 淮南王 刘安 。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九:“云是 淮王 宅,风为 烈子 车。” 前蜀 韦庄 《过扬州》诗:“ 淮王 去后无鷄犬, 煬帝 归来葬綺罗。” 五代 齐己 《谢人惠药》诗:“终逐 淮王 去,永抛浮世尘。”参见“ 淮南王 ”。

旧地

曾经去过、游玩过或生活、居住过的地方

旧地重游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新书

(1) 崭新的书

(2) 将要出版或刚出版的书(多指初版的)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弩矢

(1).弩弓与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司马贞 索隐:“亭吏二人,弩矢合是亭长负之,今县令自负矢,则亭长当负弩也。”《汉书·霍光传》:“会为票骑将军击 匈奴 ,道出 河东 , 河东 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

(2).弩所发射的箭。《后汉书·天文志上》:“弩矢雨集,城中负户而汲。”《西京杂记》卷四:“ 茂陵 轻薄者化之,皆以杂寳错厕翳障,以 青州 芦苇为弩矢,轻骑妖服,追随於道路,以为懽娱也。”

前驱

(1) 前导

一箭毙其前驱

(2) 先头部队;先锋

三千为前驱。——《资治通鉴·唐纪》

前驱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为前驱

(3) 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驱

河梁

(1).桥梁。《列子·说符》:“ 孔子 自 卫 反 鲁 ,息驾乎河梁而观焉。”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南津有絶济,北渚无河梁。”

(2).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南朝 齐 王融 《别萧谘议》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宋 叶适 《送宋知录》诗:“与子比邻计未疎,河梁新驾月明初。”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送别临河梁,暮凉怯綃縠。”

执别

谓握手告别。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绰书》:“执别 灞 滻 ,嗣音阻阔。”《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哭声动地。”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昔人临歧执别,回首引望,恋恋不忍遽去。”

胜情

尽情。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崔 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高雅的情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画事》:“ 李绍箕 ,山水草木,绰有胜情,骨法不凡,究为能品。”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染翰多高癖,临池擅胜情。” 清 恽敬 《与廖听桥书》:“大姪有侠肠,有豪气,有胜情,有远志,然每事必须於不易之理斟酌尽善,则成大器矣。”

山丛

山峰林立的群山

遥远的山丛中,长着参天的大树

图经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白马

(1).白色的马。《左传·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骊驹

(1).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驪驹。” 唐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驪驹白玉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驪驹,频频瞻顾。”

(2).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驪驹》。’”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 文颖 曰:‘其辞云“驪驹在门,僕夫俱存;驪驹在路,僕夫整驾”也。’”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驪驹》声惨切。” 清 朱彝尊 《送陈上舍还杭州》诗之一:“门外《驪驹》莫便催,红阑亭子上行杯。”

道路

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人生道路

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鹏海

南冥;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 宋 冯京 《谢鄂倅南宫城》诗:“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 宋 朱敦儒 《满庭芳》词:“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击水

(1) 拍击水面

船桨有节奏的击水声

(2) 游泳时划水

游泳时的击水动作

隼旟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唐 刘禹锡 《泰娘歌》:“风流太守 韦 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宋 贺铸 《玉京秋》词:“蜡屐纶巾,羽觴象管,且追随、隼旟行乐。”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诗之二:“鸿翼久迴春水白,隼旟重向 越 山青。”

(2).指代州郡长官。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郡守部下渔色御史将责之辞云未授官已前纳采》:“宜听隼旟之诉,难科渔色之辜。”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每许亲朱履,多怜奉隼旟。”

(3).指帅旗。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权门灯宴》:“隼旟虎帐,拥百万貔貅;铁鎧金戈,辖三千熊虎。”亦指将帅。《旧唐书·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传论》:“ 知节 志平国难,拜隼旟则致命辅君。”

专城

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类的地方长官

四十专城居。——《乐府诗集·陌上桑》

长淮

指 淮河 。 唐 王维 《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 淮 水,平芜故 郢 城。”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长 淮 望断,关塞莽然平。”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 淮 ,千里谈经意不乖。”

月色

月光

秋宵

秋夜。 唐 曹松 《僧院松》诗:“此木韵弥全,秋宵学瑟絃。” 前蜀 韦庄 《抚盈歌》:“玉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宋 朱松 《宿石龙寺》诗:“道人身似南枝鹊,更尽秋宵一再飞。”

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