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六日经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二月初六日经筵原文

风色云容淡沲春,广庭鹓侣列华茵。

欲衡今古惟时叙,藉澡身心与日新。

别院漫传花似绮,甫田喜积屑如银。

自惭致治非三五,梦想萧曹房杜臣。

诗词问答

问:二月初六日经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二月初六日经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二月初六日经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二

2. 是月初四日雪

参考注释

风色

(1).风。 唐 元稹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诗:“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 明 高启 《忆远曲》:“ 扬子津 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二:“今按:风亦可言色。《楚辞》云:‘光风转蕙汎崇兰。’ 王逸 註云:‘雨止日出而风,草木亦有光也。’《乐府》:‘今朝风色好。’是风亦可言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日将到 大姑塘 ,风色大作……只见两隻大盐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只有凄微的风色,匿黯的日影,重云摩顶,孤鹄啼枝,添绘了几许悲愁的景象。”

(2).风势,风向。 唐 韩偓 《江行》诗:“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宋 苏轼 《与秦少游书》:“约此二十五六间可登舟,并海岸行一日至 石排 ,相风色过渡,一日至 递角场 。”《水浒后传》第十一回:“看见风色顺了, 许义 引路,带了十隻船,一同进发。”

(3).泛指天气。 唐 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风色好,延瞰极天庄。”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开船那天,风色十分阴沉。”

(4).风光,景色。 唐 温庭筠 《西洲曲》:“ 西洲 风色好,遥见 武昌 楼。” 宋 范成大 《长文再作复次韵》:“喜鹊门前人一笑,絶胜风色候 长干 。”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这就是 汉江 前线的自然风色。”

(5).形势,动静。《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权 见风色不利,收军还 东吴 。”《说唐》第二四回:“这班人来得古怪,更兼相貌兇奇,莫非有劫王槓的 陈达 、 尤金 在内,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 叔宝兄 来,看看风色,却不可泄漏。” 洪深 《五奎桥》:“ 周乡绅 (看见风色不大好,立起身对 王老爷 ):这里太阳晒,热不过,我们祠堂里去坐罢。”

(6).犹风声,消息。《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知县 听得这风色慌了,躲在舱里説道:‘奶奶,如何是好?’”

(7).神色,脸色。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二回:“ 康顺风 便感到村里人这几天的风色不对。”

淡沲

亦作“ 淡沱 ”。形容风光明净。 唐 杜甫 《醉歌行》:“春光淡沲 秦东亭 ,渚蒲芽白水荇青。”一本作“ 澹沲 ”、“ 潭沲 ”。 宋 陆游 《暮春》诗:“湖上风光犹淡沱,尊前怀抱颇清真。” 清 陈见鑨 《更漏子·出塞》词:“莲叶稀,楝花軃,四望秋容淡沲。”

广庭

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 王斗 絀世主之怒,笑謔广庭,高揖而去。”参见“ 广庭大众 ”。

鹓侣

朝中同僚。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鵷侣从兹洽,鸥情转自縻。” 唐 罗隐 《送光禄崔卿赴阙》诗:“鵷侣寂寥曹署冷,更堪呜咽问田园。” 明 唐顺之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诗之一:“玉佩皆鵷侣,金河即凤池。”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时叙

承顺;顺当。时,通“ 承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时叙者,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百揆时叙’,谓百揆莫不承顺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日新

日日更新。《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 疏:“其德日日增新。”《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张知白书》:“如足下之文实亦鲜得,况可畏之年,日新之业,僕安敢测其涯涘乎?” 郑观应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购用宜慎之又慎。”

别院

正宅之外的宅院。 明 高启 《咏苑中秦吉了》诗:“驾来别院未知迎,先听遥呼万岁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是夜特开别院,叫两个养娘伏侍 王氏 与 崔县尉 在内安歇。” 郭沫若 《广寒宫》:“地:月里 广寒宫 嫦娥 们读书之别院。”

传花

传递花朵。宴会时的一种游戏。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 欧公 在 扬州 ,暑月会客,取荷花千朵插画盆中,围绕坐席。又命坐客传花,人摘一叶,尽处饮以酒。”

甫田

(1).大田。《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孔 传:“甫,大也。”《汉书·礼乐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颜师古 注:“甫田,大田也……言此粢盛,皆因大田而登成,进於祀所,而为百神所歆饗也。” 晋 陆机 《瓜赋》:“殷中和之淳祜,播滋荣於甫田。” 明 何景明 《雨颂》:“甫田之坼,阴液膏之。”

(2).《诗·齐风》篇名。 朱熹 以为诗的主旨是“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后引为戒“务大而无功”的典实。 明 范濂 《观濠堂记》:“ 顾 君务广其地,越数十餘年,志犹未竟,识者不无《甫田》之讥。”

(3).《诗·小雅》篇名。《诗·小雅·甫田序》云:“《甫田》刺 幽王 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后用为伤今思古的典实。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晋 文公 出亡,周流天下, 舟之侨 去 虞 而从焉。 文公 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 舟之侨 独不与焉……遂歷阶而去。 文公 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古泽薮名。《诗·小雅·车攻》:“东有 甫 草,驾言行狩。” 郑玄 笺:“ 甫 草者, 甫田 之草也。 郑 有 甫田 。” 陆德明 释文:“ 郑 音‘补’,谓 圃田 , 郑 藪也。” 朱熹 集传:“今 开封府 中牟县 西 圃田泽 是也。”

屑如

倏忽貌。

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致治

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公孙鞅 之事 孝公 也……设刀锯以禁姦邪,信赏罚以致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随时任才,皆能致治。”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我观两朝之臣……无定乱之才,无致治之学。”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梦想

即做白日梦空想;妄想;梦中怀想

梦想生活在更好的社会里

萧曹

萧何 和 曹参 。《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 周昌 )为人彊力,敢直言,自 萧 曹 等皆卑下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若使学 萧 曹 ,功名当不朽。”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赠玉》:“怎能树 萧 曹 旧日勋猷,还念鸞皇偶何年好逑。” 清 邵长蘅 《杂诗》:“ 萧 曹 自刀笔, 樊 灌 奋駑駘。”

房杜

唐 名相 房玄龄 、 杜如晦 的并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自是臺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二人相须以断大事,迄今言良相者,称 房 杜 焉。”《新唐书·杜如晦传》:“﹝ 如晦 ﹞与 玄龄 共筦朝政……方为相时,天下新定,臺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 房 杜 云。”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三:“ 炎汉 萧 曹 贤政事, 李唐 房 杜 美声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 河汾 房 杜 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参见“ 房谋杜断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