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题

作者:朱浙 朝代:明代

有题原文

壶山南来兰水东,水杉河柳相茏葱。

中间两族分周姓,山川结秀生诸公。

东族夔夔翠渠叟,清德斯世参天功。

西族巍巍双竹翁,鸿名刻鼎垂无穷。

缤纷台省难指屈,锦衣象简青云骢。

瑶环瑜珥皆万镒,治之不敢求良工。

珠湖吴子真国手,礼罗非我求童蒙。

已见三冬立尺雪,霫霫次第薰春风。

彬彬文字成杼轴,撝谦抑损各相崇。

我沗西周傍倚玉,早与吾友同磨攻。

义方师道两堪赋,绵才惭愧笔如虹。

诗词问答

问:有题的作者是谁?答:朱浙
问:有题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朱浙的名句有哪些?答:朱浙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东韵

参考注释

山南

古时泛指 太华 、 终南 两山以南之地。《史记·魏世家》:“所亡於 秦 者, 山 南、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张守节 正义:“山, 华山 也。”

水杉

落叶大乔木。高达三十五米,叶子扁平,对生,花单性,球果近圆形,种子扁平。是世界上现存的稀有植物之一。

河柳

即柽柳。《文选·枚乘<七发>》:“女桑河柳,素叶紫茎。” 李善 注:“《尔雅》曰:‘檉,河柳。’ 郭璞 曰:‘今河旁赤茎小杨也。’”参见“ 檉柳 ”。

茏葱

青翠茂盛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族分

本族繁衍下来的人。《西游补》第十回:“想将起来, 秦始皇 也是 秦 , 秦檜 也是 秦 ,不是他子孙,便是他的族分。”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夔夔

戒惧敬慎貌。《书·大禹谟》:“﹝ 舜 ﹞负罪引慝,祗载见 瞽瞍 ,夔夔斋慓, 瞽 亦允若。” 孔 传:“夔夔,悚惧之貌。”《史记·五帝本纪》:“ 舜 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 瞽叟 ,夔夔唯谨,如子道。”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和敬貌。” 宋 文天祥 《将母赴赣道西昌》诗:“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嶸。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明 方孝孺 《黄氏三寿图赞》:“伯氏持觴,维仲之授,季也夔夔,以郩以豆。”

渠叟

即渠搜。《汉书·地理志上》:“织皮 昆崘 、 析支 、 渠叟 , 西戎 即敍。” 颜师古 注:“ 昆崘 、 析支 、 渠叟 ,三国名也。……叟,读曰搜。”参见“ 渠搜 ”。

清德

高洁的品德。《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妾之先人,清德奕世。”《新唐书·李石传》:“ 毛玠 以清德为 魏 尚书,而人不敢鲜衣美食,况天子独不可为法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弘敬 寧乏子嗣,决不敢污使君之清德。”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清德本 关 西,遥遥溯 华 裔。”

斯世

此世,今世。《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归,汎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语道断,为 守常先生 的遗文写了几句,塞责而已。”

参天

高耸到空中

参天古树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鸿名

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缤纷

繁多而杂乱

五彩缤纷

色彩缤纷

台省

(1). 汉 的尚书台, 三国 魏 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臺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南北朝 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臺省”之称仍沿用不变。《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丰 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丰 在臺省,常多託疾。”《旧唐书·刘祥道传》:“ 汉 魏 以来,权归臺省,九卿皆为常伯属官。” 唐 杜甫 《醉时歌》:“诸衮省衮登臺省, 广文先生 官独冷。”

(2). 唐 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臺省”。

指屈

犹言屈指可数。 明 李东阳 《周公墓志铭》:“尤精骑射,知兵习战,近时论边将者必指屈焉。”亦谓屈指计算。 明 李贽 《读史汇·王文成》:“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 于 与 杨 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

锦衣

(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毛 传:“锦衣,采色也。” 孔颖达 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览古》诗:“ 越王 句践 破 吴 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

(2).指禁卫军士卒。《前汉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 浙 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 浙 辑事,作威受赂, 新 捕治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定生 大为锦衣 冯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 黄澍 、督抚 袁继咸 、大锦衣 张薇 。”

象简

即象笏。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 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禄年寿。” 宋 文同 《和张屯田雪中朝拜天庆观》:“遥望玉宸端象简,宛然身在 广寒宫 。”《宋史·度宗纪》:“ 陈宜中 经筵进讲《春秋》终篇,赐象简、金御仙花带、鞍马。”《三国演义》第四回:“﹝阶下一大臣﹞挥手中象简,直击 董卓 。”参见“ 象笏 ”。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瑶环瑜珥

瑶:美玉;环:玉圈;瑜:美玉;珥:玉制的耳饰。比喻美好如玉的子弟。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良工

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上铜表》:“名罏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无良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 翠 小像,日夜浇祷其下。”

吴子

(1).对 战国 卫 人 吴起 的敬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吴子 曰:‘待公而食。’”《南史·陈伯之传》:“所以 廉公 之思 赵 将, 吴子 之泣 西河 ,人之情也。”

(2). 南北朝 时北人对南人的蔑称。《南史·檀道济传》:“ 魏 人闻之,皆曰:‘ 道济 已死,吴子辈不足復惮。’”参见“ 傖父 ”。

国手

才艺技能冠(如棋艺、医道等)绝全国的人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唐诗纪事·裴说·棋》

礼罗

以礼罗致。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诗:“礼罗加璧至,荐鶚与云连。” 明 文徵明 《题七姬权厝志后》:“其礼罗之勤,有可知者。”

童蒙

(1).幼稚愚昧。《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 本义:“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训》:“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於天地之间,是故其德烦而不能一。”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且夫远古质朴,盖其未变,民尚童蒙,机心不动。”

(2).指无知的儿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 唐 元稹 《江边》诗:“散诞都由习,童蒙剩懒散。”《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 朱自清 《<文心>序》:“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3).指童年。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我之获见,实自童蒙。既爱既劝,在麻之蓬。” 清 钱谦益 《母李氏仍前赠》:“事夫篤疾之餘,训子童蒙之日。”

三冬

冬季。三个冬天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鹤《溪居叟》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汉书·东方朔传》

尺雪

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语本《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晋书·陆机传》:“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南纪 巫 庐 瘴不絶,太古以来无尺雪。” 元 王恽 《和东坡聚星堂雪诗》:“天风一夜吹端叶,清晓开门惊尺雪。”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彬彬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杼轴

见“ 杼柚 ”。

撝谦

谓施行谦德。泛指谦逊。《易·谦》:“无不利,撝谦。”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陈书·周弘正传》:“窃闻撝谦之象,起於 羲 轩 爻画;揖让之源,生於 尧 舜 禪受。” 宋 王安石 《贺留守侍中启》:“遂回涣号之孚,以徇撝谦之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二生至,各叙契阔,并申贺悃, 梁 撝谦不已。” 朱自清 《忆跋》:“他说‘薄薄的影’,自是撝谦的话。”

抑损

(1).谦逊;谦让。《晏子春秋·杂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长八尺,迺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 周 承之弊,故大国方五百里,所以崇宠诸侯而自抑损也。” 宋 苏轼 《赐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辞免册礼允诏》:“既殿文邦,宜膺盛礼,而抑损之志,逡巡不居。”

(2).限制;减省。《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謁。”《新唐书·岑文本传》:“ 魏王 泰 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文本 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年》:“中宫威权太重,宜稍抑损。”

(3).贬低;贬损。《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时羣臣并颂 魏 德,多抑损前朝。 臻 独明禪授之义,称扬 汉 美。”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盖我 中华 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絶,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

西周

(1).朝代名。 周 自 武王 至 幽王 都 镐京 , 平王 迁都 洛邑 ,以 镐京 在 洛邑 之西,故称 幽王 以前之 周 朝为 西周 。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西周 之美可寻, 文 武 之迹不坠。”《通志·三王纪下》:“自 武王 元年己卯,至 厉王 四十年己未,二百八十一年;自 共和 元年庚申,至 幽王 十一年庚午,七十一年,共三百五十二年为 西周 。”

(2).指 周 都 镐京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汉 郑玄 笺:“ 宗周 , 镐京 也,谓之 西周 。”《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 西周 , 镐京 也。” 晋 潘岳 《西征赋》:“秣马 皋门 ,税驾 西周 。”

倚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义方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师道

(1).犹师法。指老师的学问或技艺体系。《汉书·匡衡传》:“ 望之 奏 衡 经学精习,説有师道,可观览。”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师法》:“数十年前,士人多能持师道,以训弟子。”

(2).为师之道。《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氾 再拜归道。” 宋 陈亮 《廷对策》:“后世之所谓明君贤主,于君道容有未尽,而师道则遂废矣。”

(3).指师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 唐 韩愈 《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古之师道,实在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