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吉王花烛

作者:徐铉 朝代:唐代

观吉王花烛原文

王门嘉礼恨人观,况是新承置醴欢。
花烛喧阗丞相府,星辰摇动远游冠。
歌声暂阕闻宫漏,云影初开见露盘。
帝里佳期频赋颂,长留故事在金銮。

诗词问答

问:观吉王花烛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问:观吉王花烛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徐铉的名句有哪些?答:徐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王门

(1).指王宫之皋门、库门。《周礼·地官·大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於王门。” 孙诒让 正义:“王门即王宫之皋门、库门。”

(2).犹王庭,帝阙。《竹书纪年》卷上:“元年乙酉帝(帝 废 )即位,诸夷宾于王门。”《后汉书·东夷传序》:“自 少康 已后,世服王化,遂宾於王门,献其乐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九千里之丹凤,始践王门;七十日之黄龙,初阶郡职。”

(3).王爷的邸第。《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刘良 注:“王门,谓 邵陵王 门也。”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诗:“王门高德业,幕府盛才贤。”原注:“ 卫伯玉 为 江陵 节度,时封 阳城郡王 ,故云王门。” 元 吴莱 《望会稽山》诗:“犹廻 剡 曲棹,肯鼓王门琴?” 王邦采 等注引《晋中兴书》:“ 武陵王 晞 闻其( 戴逵 )能琴,使人召焉。 逵 对使者前破琴曰:‘ 戴安道 不为王门伶人。’” 明 戴良 《喜谢密庵至》诗之一:“自昔王门久曳裾, 河间 礼乐属真儒。”

(4).泛指 王 氏之门户派系。 宋 强至 《寄献王中丞》诗:“纪纲新宪府,德业旧 王 门。”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 王道 字 纯甫 者,受业 阳明 之门……其后趋向果异,不必列之 王 门。”

(5).即 玉门 。《尸子》卷下:“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覊於 王门 。”《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作“玉门”。《吕氏春秋·首时》:“ 武王 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 王门 之辱。” 陈奇猷 集释引 毕沅 曰:“ 王门 即 玉门 ,古以中画近上为‘王’字,‘王’三画正均即‘玉’字。”参见“ 玉门 ”。

嘉礼

(1).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郑玄 注:“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六。”《宋史·礼志十三》:“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饗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

(2).后世亦专指婚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先是 镐 之在京,以次女 德容 ,与僕射 裴冕 第三子前 蓝田 尉 越客 结婚焉。已剋迎日,而 镐 左迁,遂改期来岁之春季。其年 越客 则速装南迈,以毕嘉礼。”《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庚寅,皇子 从厚 纳 孔循 女为妃, 循 因之得之 大梁 ” 元 胡三省 注:“有职守者不得擅离职守,今 循 因嘉礼得至行在所。”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萧补烟》:“此女为寒族所生,与老夫具有瓜葛,既蒙君爱,今夕当为君成嘉礼。”

恨人

(1).失意抱恨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於是僕本恨人,心惊不已。” 清 蕊珠旧史 《京尘杂录·长安看花记》:“僕本恨人,强为排遣,飞鸿踏雪,动留爪痕。”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

(2).令人感到可恨。《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谁知道往常天明的很快,今儿要他天明,越看那窗户越不亮,真是恨人!”

置醴

西汉 楚元王 刘交 敬礼 申公 、 白生 、 穆生 等。 穆生 不嗜酒,每有宴集, 楚元王 皆特为 穆生 置醴。醴,甜酒。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以“置醴”为崇道尊贤的典实。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晚年务置醴,门引 申 白 宾。”

花烛

(1) 饰有龙凤花纹的蜡烛,旧时婚仪点用;借指新婚

花烛之夜

(2) 泛称花烛属植物

羽状花烛

喧阗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哗,热闹。 唐 杜甫 《盐井》诗:“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苏轼 《竹枝歌》:“水滨击鼓何喧闐,相将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即今清明时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游人如蚁。”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黄景仁 《入市》诗:“喧填騶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 李大钊 《上海的童工问题》:“有些小孩子,在喧阗的机器声中,被放在摇篮中,或睡或醒。”

喧哗拥挤。 唐 陆乔 引 沉青箱 《过台城感旧》诗:“繁华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凡新婚者,却扇之夕,亲朋杂沓,呼笑諠闐,谓之闹房。”

相府

(1). 汉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又善用算律历,故令 苍 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唐 杜甫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墓》诗:“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中书是宰相视事之堂,相府是陛下优贤之地。”

(2).借指相国。 唐 包佶 《元日观百僚朝会》诗:“万国贺 唐尧 ,清晨会百僚。花冠 萧相府 ,绣服 霍嫖姚 。”

星辰

星的总称

日月星辰

摇动

(1) 摇东西使它动

大树在狂风中摇动

(2) 摆动

当豪猪摇动尾巴的时候,就跳向一旁

远游冠

亦作“ 远游冠 ”。古代冠名。 秦 汉 以后历代沿用,至 元 代始废。《后汉书·舆服志下》:“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於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三月,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晋书·舆服志》:“远游冠, 傅玄 云 秦 冠也。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筩横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餘但青丝而已。”《新五代史·刘鋹传》:“ 鋹 於内殿设帐幄,陈宝贝, 胡子 冠远游冠,衣紫霞裾,坐帐中宣祸福,呼 鋹 为太子皇帝,国事皆决於 胡子 。”亦省称“ 远游 ”。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见“ 远游冠 ”。

歌声

声带经头腔和喉腔共鸣产生的乐音,与说话时声音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长与否;唱歌的声音

歌声飞出窗外

宫漏

古代宫中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唐 白居易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诗:“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宋 欧阳修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诗:“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元顺帝 自制宫漏,藏壶匱中,运水上下。”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象扯不断的丝那样长。”

云影

(1).云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 叶梦得 《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

(2).比喻妇女的美发。 宋 黄机 《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 宋 陈著 《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露盘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帝里

犹言帝都,京都。《晋书·王导传》:“ 建康 ,古之 金陵 ,旧为帝里,又 孙仲谋 、 刘玄德 俱言王者之宅。” 唐 李百药 《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 章江 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佳期

(1) 婚期

(2) 情人约会的日期、时间

赋颂

(1).赋和颂。两种文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 华山 之博也。”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

(2).吟赋作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为之赋颂。”

故事

(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金銮

(1).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昨日金鑾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輭。”

(2).见“ 金鑾殿 ”。

(3).翰林学士的美称。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仲则金鑾之英,季则蓬山之选。” 宋 梅尧臣 《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鑾人物世无双。”《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

(4). 白居易 女儿的名字。后借指 * 。 唐 白居易 《金銮子晬日》诗:“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 。”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壙, 乐天 哀 金鑾 之辞,有此鬱伊,无此悱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吴兴 * 严静 甫九龄,善书,兼工墨竹。 莆田 吴荔娘 题云:……晴窗书破洪儿纸,谁识金鑾未十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