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榴花十二韵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山石榴花十二韵原文

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
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
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
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
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
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
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
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
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诗词问答

问:山石榴花十二韵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山石榴花十二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山石榴花十二韵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晔晔

(1).美盛貌。《汉书·叙传下》:“ 世宗 曄曄,思弘祖业。” 颜师古 注:“曄曄,盛貌也。”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 宋 司马光 《和同舍对菊无酒》:“黄花倚秋色,曄曄为谁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光芒四射貌。 唐 韩愈 《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曄曄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云笈七籤》卷九七:“朗朗扇景辉,曄曄长庚焕。”

(3).指才华外露。 唐 韩愈 《五箴·知名箴》:“勿病无闻,病其曄曄。”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八:“明德忌曄曄,高才贵冥冥。”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无比

没有能够相比的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无比的优越性

小院

小庭院;小院落。 宋 程垓 《芭蕉雨》词:“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这时 二秃子 和 长青 老伴已走进了小院。”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相向

相对;面对面

相向前进

低昂

起伏;时高时低

这条道路低昂不平,极不适于开车

良时无停景,北斗勿低昂。——傅玄《杂诗》

照灼

光芒四射;闪耀。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水里芙蓉光照灼,见者莫不心惊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秋叶古林,色明艷,斜阳照灼,金紫满山。” 清 刘大櫆 《<春秋发微>序》:“吾尝谓圣人之心,如日月悬象於中天,而光辉照灼乎海宇。”

朱槛

红色栏杆。《西京杂记》卷四:“方腾驤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 唐 白居易 《百花亭》诗:“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我伤心惨淡,竟自许问咱朱槛。”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粉墙

用石灰等涂料抹墙

意态

神情姿态。《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 荣姬 视瞻,意态不善,疑有私。” 唐 杜甫 《天育骠骑歌》:“是何意态雄且杰,騣尾萧梢朔风起。”《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忽有一妓,抱胡琴立於筵前……意态天然,逈出伦辈。”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青山雪霁,意态十分清冷。”

日出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晶光

(1) 发光;闪亮

晶光夺目

晶光闪亮

(2) 喻指神采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离披

亦作“ 离翍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 * 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剪彩

在仪式上剪断彩带,表示建筑物落成、新造车船出厂或展览会开幕等

斑驳

(1) 色彩相杂

桂影斑驳。——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破绽;毛病;漏洞

犯斑驳

红裙

(1).红色裙子。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红裙结未解,緑綺自难徽。”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指美女。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下:“或人厚我,使红裙传觴,盘列珍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尊有緑蚁,座有红裙,与你痛饮一回何如?”《三国演义》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一行

(1) 一面;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2) 一经

一行作吏

(3) 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贫僧一行四人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国色

(1) 有绝顶出众的美貌、冠绝一国的女子

天姿国色

骊姬者,国色也。——《公羊传·僖公十年》

(2) 牡丹,色极艳丽,有国色之称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 刘禹锡《尝牡丹》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天香

(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补阙归朝》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

金阙

(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 唐 杨炯 《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

(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献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青鸟使

神话传说 西王母 有三青鸟代为取食报信。后因以“青鸟使”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唐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 赤松 家。” 唐 李商隐 《昨日》诗:“昨日 紫姑神 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赴约》:“暂为青鸟使,忙把锦笺传。”参见“ 青鸟 ”。

百花王

百花之王。多用以对名花的称颂。 唐 皮日休 《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唐 白居易 《山石榴花》诗:“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