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次郡君至节韵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追次郡君至节韵原文

天地育万物,风霜非作威。
阴阳互阖辟,造化潜玄机。
冻树根本固,宿莽芽甲微。
外貌若杭死,其中春已归。
志士甘隐处,栖栖将畴依。
龙蛇蛰深窟,肯叹寒无衣。
三变复为泰,鬼神不能违。
雷霆行且起,梅边玩晴晖。

诗词问答

问:追次郡君至节韵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追次郡君至节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追次郡君至节韵书法欣赏

方回追次郡君至节韵书法作品欣赏
追次郡君至节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风霜

(1) 在有冷空气吹来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气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久经风霜

作威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阖辟

闭合与开启。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惟其健顺之德,凝五常而无间,合二气之闔辟,备之无遗,存之不失。”

(1).闭合与开启。 唐 杨炯 《浑天赋》:“乾坤闔闢,天地成矣;动静有常,阴阳行矣。” 清 恽敬 《说仙二》:“与天地準则与天地闔闢,与古今齐则与古今流行而已矣。”

(2).指货物的囤积与抛售。 宋 秦观 《财用下》:“切切焉从事於闔闢敛散之中,则是贱丈夫争锥刀之末耳,岂君子所谓理财者耶。”

(3).指文章笔法的变化。 明 宋濂 《题<乌继善文集>后》:“况为文者,发造化之秘,贯古今之统,苟无以管摄而闔闢之,则何以尽其变化不测之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日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评汇五》:“古诗窘於格调,近体束於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闔闢,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玄机

(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树根

树的根部

宿莽

(1).经冬不死的草。《楚辞·离骚》:“朝搴 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王逸 注:“草冬生不死者, 楚 人名曰宿莽。” 唐 独孤及 《垂花坞醉后戏题》诗序:“道士 张太和 伐薪为堰,封土以壅澮,余亦命薙氏治芜秽而剗宿莽。” 清 史震林 《高阳台》词:“垄头宿莽堪哀,有青青细草,禁得霜摧。”

(2).特指墓前野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不见射弩英雄,玉匣又陈宿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至座有良朋,车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则车中人望望然去之矣。”

(3).借指死亡。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朝握手江湖上,劝蚤晚抛尘网,朱颜暗里销,白髮愁中长,你看今古英雄俱宿莽。”

(4).卷施草。《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晋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南越志》:“ 寧乡县 草多卷施, 江 淮 间谓之宿莽。”

芽甲

(1).草木初生而未放的嫩叶。 宋 梅尧臣 《和新晴》:“吏散庭除少公事,畦挑芽甲足春盘。”

(2).引申为萌发、萌生。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公未三十,心思挺出,陈编宿説,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长。”

外貌

外表形象

这是个外貌并不引人注目,却相当能干的人

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隐处

犹隐居。《文选·贾谊<吊屈原文>》:“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张铣 注:“君子但避乱世以隐居,不可与小人从仕。”《汉书·武帝纪》:“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书》:“ 李耼 家於 瀨乡 , 庄休 老於 蒙 ,田邑之间,復有昔时怀器而隐处者乎?”

(1).隐居之所。 唐 贾岛 《山中道士》诗:“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2).指 * 。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非族·鞑鞑》:“ 韃 妇至 中国 ,人戏弄其乳则喜,以为是其子也,至隐处亦不为意。”

栖栖

亦作“栖栖”。1.忙碌不安貌。《诗·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飭。” 朱熹 集传:“栖栖,犹皇皇不安之貌。”《论语·宪问》:“ 丘 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而乃自西徂东,席不暇温,欲慕 孔 墨 栖栖之事。”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十五:“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邹 ,后始卓犖称 軻丘 。” 黄节 《沪江重晤秋枚》诗:“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

(2).孤寂零落貌。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 宋 范成大 《潺陵》诗:“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无衣

(1).没有衣着。《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东观汉记·崔湜传》:“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 南朝 宋 王微 《杂诗》:“詎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2).指无衣着的穷人。 周咏 《感怀》诗之六:“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诗经》《唐风》篇名。《诗·唐风·无衣序》:“《无衣》,美 晋武公 也。”

(4).《诗经》《秦风》篇名。《诗·秦风·无衣序》:“《无衣》,刺用兵也。”《左传·定公四年》:“ 申包胥 如 秦 乞师…… 秦哀公 为之赋《无衣》。” 元 王逢 《寄桃浦诸故知即事》诗:“愿从 汉 士碑 有道 ,梦逢 秦 鬼歌《无衣》。”

变复

古时主张“天人感应”的儒生提倡以祭祀祈祷来消除灾祸,恢复正常,谓之“变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此变復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朝廷每有灾异,詔輒下问变復之效,所言多验。” 李贤 注:“变灾异復於常也。” 清 沉涛 《铜熨斗斋随笔·变复家》:“变復家盖亦五行占验之流。”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雷霆

(1) 疾雷

响振雷霆动九天

(2) 比喻人的盛怒或声威极大

大发雷霆

雷霆之怒

行且

将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康节先生 ﹞《观盛化吟》有云:‘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见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 康节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余行且归隐故山,终身弗出,纵观古人之诗,而因以有吐发愤懣之什,或有当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