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岗翁怡椿轩韵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奉和春岗翁怡椿轩韵原文

朱轩赫弘敞,珍木郁葳蕤。

芳条历年祀,手泽犹未衰。

缅想趋庭日,冠佩肃容仪。

文侍阳景迈,朝植玉露滋。

桢干方石起,柔叶渐云披。

端知岁华改,飘摇芝盖移。

奕世登荣峻,章服正差池。

清阶既克类,嘉树仍在斯。

徘徊感畴昔,睇盼适今兹。

物色固常竞,奇名亦永垂。

诗词问答

问:奉和春岗翁怡椿轩韵的作者是谁?答:沈鍊
问:奉和春岗翁怡椿轩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支韵 出处:青霞集卷五

参考注释

朱轩

(1).红漆的车子。古代为显贵所乘。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朱轩驾駟,威烈赫奕。” 南朝 宋 鲍照 《代阳春登荆山行》:“奕奕朱轩驰,纷纷高衣流。” 唐 王勃 《七夕赋》:“驰朱轩於九域,振黄麾於万里。” 清 孙枝蔚 《旅兴》诗:“野店迎朱轩,古渡避青驄。”

(2).朱红色屋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弘敞

亦作“ 弘惝 ”。高大宽敞。《文选·扬雄<甘泉赋>》:“正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惝,大貌也。音敞。” 汉 张衡 《西京赋》:“ 渐臺 立於中央,赫昈昈以弘敞。” 唐 韦应物 《蓝岭精舍》诗:“緑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禪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掛搭其中。”

珍木

珍贵的树木。《文选·刘桢<公宴诗>》:“月出照园中,珍木鬱苍苍。” 李善 注引《新语》:“楩梓豫章,立则为众木之珍。”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四:“三载重来榻未移,忽看珍木覆清池。”

葳蕤

(1)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

羽盖葳蕤。——张衡《东京赋》

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委顿;委靡不振

历年

(1) 历法上的年

(2) 过去多少年

历年的积累

手泽

先辈存迹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礼记·玉藻》

缅想

见“缅怀”

趋庭

亦作“趍庭”。《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冠佩

见“ 冠佩 ”。

亦作“ 冠珮 ”。1.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园中,冠珮相追随。” 宋 苏辙 《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

(2).指官吏。 宋 范成大 《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 汉 家 麟阁 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 清 顾炎武 《十庙》诗:“復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蹌。”

(3).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 元 郝经 《天赐夫人词》:“负来灯下惊鬼物,云鬢欹斜倒冠佩。”

肃容

使仪容严肃庄重。《坛经·疑问品》:“一日, 韦刺史 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陞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吴江九幽醮》:“夜过半,梦 黄君 来访如平生,敛襟肃容,若特有所谓者。”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严拒夜饮》:“学士屏息肃容,不敢更置一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朔望行香》:“入其庙,儼兮若临,肃容鞠躬。”

景迈

谓时光流逝。 晋 傅玄 《九曲歌》:“岁莫景迈羣光絶,安得长绳繫白日?”

玉露

(1).指秋露。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水浒传》第三十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秋。” 王大觉 《题顾悼秋悼秋盦图》诗:“帘外银河淡,琴边玉露清。”

(2).喻美酒。 元 顾瑛 《水调歌头·桂》词:“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清 方文 《偶过玉海小饮》诗:“火烧玉露色香减,蜜浸人蓡风味嘉。”

桢干

(1) 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

(2) 比喻骨干人员

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方石

铺路用的石块或石板

岁华

(1).时光,年华。 南朝 梁 沉约 《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后蜀 毛熙震 《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 宋 梅尧臣 《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

(2).犹岁时。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唐 白居易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 宋 范成大 《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 岁时 ”。

(3).泛指草木。因其一年一枯荣,故谓。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宋 王安石 《绝句》之六:“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飘摇

以不稳或不受控制的方式移动;在空中随风摇动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芝盖

指车盖或伞盖。芝形如盖,故名。 汉 张衡 《西京赋》:“驪驾四鹿,芝盖九葩。” 薛综 注:“以芝为盖,盖有九葩之采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深深沉沉,丹墀间龙麟座覆着彤芝盖。” 清 曹寅 《玉兰开残》诗:“芝盖夜游 玄圃 雪,宝灯晨焰画堂风。”

奕世

累世,代代。《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后汉书·杨震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 李贤 注:“奕犹重也。”《宋书·孔琳之传》:“而传国之璽,歷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 宋 司马光 《宣徽惠穆吕公挽辞》:“奕世台衡贵,盈门紱冕荣。”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是故议院议员之法立,则奕世无失德之君。”

荣峻

显耀崇高。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惟以状元及第为修撰者,九载一陟……然状元名地荣峻,多不俟满考而陟。”

章服

(1).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韩非子·亡徵》:“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宋濂 《<岁迁集>序》:“人多裹章服而吾犹被布韦,其命也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若古今君主之国,贵贱皆章服以别异之。”

(2).有识别符号的衣服。《史记·孝文本纪》:“盖闻 有虞氏 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张守节 正义引《晋书·刑法志》:“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皁其巾,犯劓者丹其服。”

差池

(1) 〈方〉

(2) 失误;疏忽

若有半点差池,我手里不能轻轻的放过了你

(3) 意外

须要好言安慰他,倘有些差池,不是当玩的

嘉树

(1).佳树;美树。《左传·昭公二年》:“既享,宴于 季 氏,有嘉树焉, 宣子 誉之。”《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华堂对嘉树,帘廡含晓清。”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十:“赤日流金,嘉树之阴。”

(2).菜名。《吕氏春秋·本味》:“ 餘瞀 之南, 南极 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

在斯

在这里。《论语·卫灵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睇盼

顾盼。《后汉书·仲长统传》:“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八才子图》:“此卷据其名题,或有弗同时者。而扬鑣并驱,睇盼相语,岂亦於世得意忘象者乎。”

(1).眺望。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穷睇盼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新亭流涕》:“携手凭高睇盼,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2).眷顾;重视。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灵根自远,圣族多奇;受睇盼於 甘泉 奉衣缨於 平乐 。”

今兹

(1).今此;现在。《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传·昭公三年》:“今兹吾又将来贺。” 唐 萧至忠 《陪幸五王宅》诗:“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 鲁 多大丧,明年 齐 有乱。” 杜预 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固常

指传说中凤凰日暮时的鸣叫。《广雅·释鸟》:“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 明 杨慎 《凤赋》:“昏鸣曰固常,旦鸣曰发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