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

作者:戴表元 朝代:宋代

原文

虑公全盛时,桃李何纷纷。
冠盖蔽白日,谈笑起青云。
林翁我乡曲,同业又同门。
如何三十年,白头始相闻。
全家作楚鬼,只影穷江源。
起手问曲折,口涩不肯言。
宁非衣食牵,犹赖齿颊存。
叹此皆有数,吾书已云云。
下尽浮世尘,上通先天恨。
事来即顺受,不得劳悲欣。
我老耕破砚,百钱混人群。
听之如饮醇,油油至微醺。
所恨各有役,东帆复西辕。
平生李元礼,归为致寒喧。

诗词问答

问:《送乡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的作者是谁?答:戴表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表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戴表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盛时

(1).犹盛世。《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 周 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而 伯通 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宋 梅尧臣 《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去为 仲尼 嘆,出为盛时祥。” 明 陈子龙 《对酒》诗:“对酒歌盛时,天下方大治。”

(2).犹盛年。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乡曲

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庄子·胠箧》

无乡曲之誉。——司马迁《报任安书》

同业

(1) 同一个行业

(2) 同一行业的人

同门

(1) 同师受业

(2) 亦指同师受业者

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汉书·孟喜传》

(3) 同乡里的人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相闻

(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毛 *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 蔡毓荣 调遣 汉 兵,今进取 贵州 ,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全家

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只影

谓孤独无偶。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立菰蒲之寒渚,托隻影而为双。” 宋 苏轼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诗:“振衣忽归去,隻影千山里。”

起手

(1).动手或下手。《水浒传》第三七回:“却先问兄弟讨起,教他假意不肯还我,我便把他来起手。”《老残游记》第十回:“天已不早了,请起手罢。”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你初起手尝试时,容易把船身横住在河中,东颠西撞的狼狈。”

(2).起事;起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们一同起手的人,他两个有造化,落在这里。我如何能够也同来这里受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穷人安心种庄田》:“捻子起手 涡河 边,官兵吓得把城关。” 梁斌 《播火记》三四:“自从红军起手, 二贵 心上老是乐得不行。”

(3).起头;开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趁船》:“夜来光景都瞧破,起手儿是怎么样,结末又如何。”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陈翔鹤 《悼--》:“从起手处,她似乎显得十分的聪明,谁知到了后来,她的笨拙,竟随着时日,一天一天的增涨了。”

(4).特指着围棋时下第一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弈多以三六二四等起手,然前此或不尽尔。《集异记》:‘ 王积薪 避乱,夜投一茅屋,有姑妇暗中以口弈。始云以东五南九置子,次东五南十二,至三十六而止。’其説虽极诡诞,然可以知 唐 世起手。”《西湖佳话·灵隐诗迹》:“知府遂着起手。老猿将手格住,右手就将一子,放在当心。”

(5).即稽首。出家人行敬礼。《西游记》第一回:“ 猴王 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了。’”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众仙起手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六:“我们是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齿颊

(1).牙齿与腮颊。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宋 张耒 《旦起》诗:“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人民日报》1990.4.16:“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

有数

数目不多

有数的几天

云云

如此,这样

他来信说读了不少新书,很有心得云云

鸟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明· 魏禧《大铁椎传》

浮世

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唐 许浑 《将赴京留赠僧院》诗:“空悲浮世云无定,多感流年水不还。”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覷百年浮世,似一梦 华胥 。” 丁玲 《母亲》二:“ 曼贞 这时,也正有着一种悲凉的浮世的感觉。”

上通

(1).谓下情上达于君。《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 尹知章 注:“求不上通,则与君隔絶,故曰塞也。”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下情如此,谁为上通?臣即知其详,岂敢自默。”

(2).指出仕。《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郑玄 注:“幽居,谓独处时也。上通,谓仕道达於君也。” 孔颖达 疏:“上通,谓身得通达於君,有道德被用也。”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开始的

先天畸形

顺受

顺从地接受。《孟子·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许公言》:“君手有直纹,未可量,但早年亦囏困,宜顺受之,寿可至六十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但女奉侍谨,无可蹈瑕;或薄施訶谴,女惟顺受。” 巴金 《家》三:“这张美丽的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表情:顺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悲欣

亦作“ 悲忻 ”。悲伤与喜悦。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乖离令我感,悲欣使情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父母艘悲忻泣不胜。”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追怀今昔,倍剧悲欣。” 宋 叶适 《与英上人游紫霄殿戏述短歌》:“等为造化役,未究悲忻情。”

人群

(1) 成群的人

人群渐渐离去

(2) 指平民、公众

之如

前往。 汉 王充 《论衡·难岁》:“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 刘盼遂 集解:“之如二字皆训往,二字连用,疑亦当时术家之语。”

饮醇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普 颇以年长,数陵侮 瑜 。 瑜 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普 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 周公瑾 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怀邗上诸君子廿四首》:“新交如故交,有道復有神。论政且论学,相亲如饮醇。”

油油

(1).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尚书大传》卷二:“﹝ 微子 ﹞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晋 束晳 《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厥草油油。” 唐 卢纶 《送从叔牧永州》诗:“郡斋无事好閒眠,秔稻油油緑满川。” 清 孙枝蔚 《马食禾代田家》诗:“禾黍正油油,何人放马上陇头。”

(2).流动貌。常形容云、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油油,云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 江 湘 油油,长流汩兮。” 王逸 注:“油油,流貌也。” 景耀月 《长歌行》:“浮云西起何油油,短角哀瑟清且遒。”

(3).和悦恭谨貌。《礼记·玉藻》:“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郑玄 注:“油油,説敬貌。” 明 高攀龙 《冯敬山翁暨钱孺人伉俪七十序》:“翁乃轩髯而笑曰:‘有是哉?吾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油油于此也,一日而称千秋也可。’” 清 钱谦益 《徐元修墓志铭》:“善饮酒,与之饮,未尝不醉;三爵之后,油油衎衎如也。”

(4).众多貌;广大貌。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 柳下惠 曰:‘油油之民,将陷於害,吾能已乎。’” 唐 崔禹锡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赫赫皇威振,油油圣泽滂。”

(5).悠然自得貌。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於下位。”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人心良戚戚,我独乐油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 元善 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姦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

(6).忧思貌。 唐 邹绍先 《湘夫人》诗:“日落水云里,油油心自伤。”

至微

(1).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经训》:“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史记·龟策列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

(2).极卑微。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寒喧

正确应为“寒暄”。暄:指温暖。问寒问暖。今多泛指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