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明远醉中作

作者:杜范 朝代:宋代

归自明远醉中作原文

觞豆论交今岂无,肺肝相与古来少。
我今宦游双溪上,一见为僚尽倾倒。
吏尘终日何没没,休汗有盟方皦皦。
点检春事今几何,残红满地纷不扫。
明远奇观雄此邦,倚栏一望云缥缈。
泼眼争光堤面流,伤心不尽天涯草。
文楸得失亦漫尔,投壶成败供一笑。
酒酣耳热声乌乌,语到难言心悄悄。
一切置之姑勿道,四时风月殊未了。
鬓华知复为谁老,我辈心事要论讨。
尚喜后会今有期,谁其识之有鸥鸟。

诗词问答

问:归自明远醉中作的作者是谁?答:杜范
问:归自明远醉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杜范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觞豆

(1).觞与豆。古代盛酒肴之具。《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觴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唯瑚璉觴豆而后雕文彤漆。”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有位而无权,有阶而无禄,则将军之策命,或厪足以易觴豆。”

(2).“觴酒豆肉”之省。泛指饮食,筵席。《文选·张衡<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 李周翰 注:“言天子亲执刀,肉袒割牲,奉酒及籩豆於三老五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周振甫 注:“觴豆,犹酒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一夕,吏散,庭空月明, 曹 与女罗觴豆,献酬懽洽。” 清 宋琬 《登西岳庙万寿阁》诗:“槛外河山 三辅 小,嵓前觴豆百灵朝。”

论交

(1).争论与交谈。 唐 李颀 《行路难》诗:“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

(2).结交;交朋友。 唐 高适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宋 陈师道 《赠鲁直》诗:“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张昭汉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古人论交恩义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肺肝

(1).比喻内心。《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新唐书·袁滋传》:“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谓可见肺肝。” 郭沫若 《科大大联合》诗:“大联合,弟兄携手,肺肝相向。”

(2).比喻心腹。 唐 杜牧 《与浙西卢大夫书》:“员外七官以某尝获知於郎中,惠然不疑,推置於肺肝间。”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宦游

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双溪

(1).水名。在 浙江 。附近风景幽美。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径出 梅花桥 , 双溪 纳归潮。” 王琦 注引 薛方山 《浙江通志》:“ 双溪 在 金华县 南,一曰 东港 ,一曰 南港 。 东港 之源出 东阳 之 大盆山 ,过 义乌 ,合众流西行入县境,又合 杭慈溪 、 白溪 、 东溪 、 西溪 、 坦溪 、 玉泉溪 、 赤松溪 之水,经 马铺岭 石碕巖 ,下与 南港 会。 南港 之源出 縉云 之 黄碧山 ,过 永康 武义 入县境,又合 松溪 、 梅溪 之水,经 屏山 西北行,与 东港 会於城下,故曰 双溪 。”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词:“闻説 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 吴伟业 《题画》诗之二:“不知尺许苍茫里,谁是 双溪 第一峯。”

(2).指 苕 霅 二溪。在 浙江 。 宋 苏轼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词:“双溪丹,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緑衣偷结。”

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将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倾倒

(3) 使人倾心、爱慕

倾倒一时

倾倒全城年轻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倾倒了毕生心血

(5) 倾吐;畅谈

若得会面,彼此倾倒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没没

(1).犹昧昧,糊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晋国 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杨伯峻 注:“没没犹言昧昧,不明白,糊涂。”一说,贪。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没没”:“没没,贪也。”

(2).谓无声无息;无所作为。 唐 柳宗元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自 元均 至 宣力 ,皆没没无显仕者。” 宋 曾巩 《降龙》诗:“生前赫赫浪自重,身后没没寧非愚。”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坟壠萧然,没没於蓬藜榛棘之间,狐兎杂居,殆不忍视。” 明 归有光 《史论序》:“俛仰二十餘载,濩落无成,恐遂没没,有负先生之教。”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公同里 倪篤之 、 武林 金道隐 、 龙眠 方密之 ,三公皆有盛名于时,而公没没与草木腐。”

(3).水流貌。 晋 王羲之 《用笔赋》:“没没汩汩,若 濛 汜之落银钩。” 唐 柳宗元 《晋问》:“弥高掩庳,漫壠冒块,决决没没,远近混会。”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淫雨久极,黭黭汩汩,泥泥没没,万民蹙额。”

(4).形容包裹严实。《 * 词话》第四一回:“﹝妳子﹞用红綾小被,把 官哥 儿裹得没没的。”

皦皦

(1).明亮洁白。 汉 刘桢 《赠徐干》诗:“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 晋 郭泰机 《答傅咸》诗:“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魏书·术艺传·张渊》:“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冏冏以垂暉。”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诗:“皦皦青天云,悠然自遐举。”

(2).清白;光明磊落。《隶释·汉太尉杨震碑》:“謇謇其直,皦皦其清。” 唐 杜甫 《咏怀》:“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宋 胡錡 《代来牟谢表》:“鬖鬖黄髮,老风雪之彫残;皦皦素心,抱冰霜之洁白。”《明史·循吏传·赵豫》:“始与 豫 同守郡者, 苏州 况鐘 、 常州 莫愚 ……并皦皦著名绩。”

(3).音节清晰响亮。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4).犹佼佼。形容超越一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卿( 徐宣 )庸中皦皦,铁中錚錚也。”《后汉书·刘盆子传》作“佣中佼佼”。

(5).犹明察。《金史·仆散安贞传赞》:“ 宣宗 道谋是用,煦煦以为慈,皦皦以为明,孑孑以为强。” 明 李东阳 《后东山草堂赋》:“观山而不穷其巔,望海而不极其源,以皦皦为能,以孑孑为难。”

点检

一个一个地查检

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 张霸二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残红

凋残的花;落花。 唐 王建 《宫词》之九十:“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宋 李清照 《怨王孙》词:“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风过一片残红,把孤坟化成了花冢。”

明远

(1).透彻而深刻。《晋书·贾充传》:“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

(2).清朗而旷远。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 江 ,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奇观

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世界七大奇观

倚栏

亦作“ 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望云

(1).犹望气。《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於事也。”

(2).仰望白云。谓仰慕君王。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因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宋 张方平 《乞致仕表》:“精騖紫宸,犹结望云之恋;迹还白社,终怀乐善之心。”

(3).仰望白云。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 唐 杜甫 《客堂》诗之二:“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姬素恋切所生,恒见望云兴叹。”参见“ 望断白云 ”。

(4).谓企求自由。《文选·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望云慙高鸟,临水愧游鱼。” 李善 注:“言鱼鸟咸得其所,而己独违其性也。”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清 梁逢辰 和韵:“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泼眼

(1).耀眼,照眼。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 白鹿 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 宋 陆游 《霜寒不能出户偶书》诗:“篝火烘裘暖,油窗泼眼明。”

(2).满眼。 元 张可久 《风入松·九日》曲:“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清 陈维崧 《秋霁·本意》词:“詎意此际,故园泼眼秋光,一杯雪蚁,几枝风菊。”

争光

争取光荣;努力拼搏

为国争光

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文楸

棋盘。古代多用楸木做成,故名。 唐 赵光远 《咏手》之二:“象床珍簟宫棋处,拈定文楸占角边。” 唐 温庭筠 《谢公墅歌》:“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地。”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漫尔

随意貌。 宋 苏辙 《次韵张恕九日寄子瞻》:“坐曹漫尔夸勤瘁,割肉何妨誚詆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还金绝交》:“ 麻阳 主簿 顾渊白 致书问讯,且以辰砂一包见寄,未及啟封,漫尔置篋笥中。”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良由降虏 哱拜 久怀异图,驾言云云,阶之为祸,庸可漫尔归恶死者,倒置纲纪哉!”

投壶

古时宴会时的娱乐活动,大家轮流把筹投入壶中,投中少者须罚酒

成败

成功与失败;胜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成败在此一举

酒酣耳热

形容酒兴正盛时神采飞扬的样子

酒酣耳热,引吭高歌

乌乌

(1).形容身体中穴位受针后气至之象。《素问·宝命全形论》:“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王冰 注:“乌乌,嘆其气至;稷稷,嘆其已应。”

(2).歌呼声。《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作“呜呜”。《北史·萧大圜传》:“披良书,採至賾,歌纂纂,唱乌乌。” 宋 范成大 《大厅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清 赵翼 《题甘雨应期图》诗:“从此村甿企脚眠,準备乌乌歌击缶。”

言心

(1).倾吐心意。 南朝 梁 丘迟 《为王博士谢表》:“臣闻抚臆可以言心,量能则知所止。”

(2).言语和思想。 唐 贾岛 《题长江》诗:“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暉空。”

悄悄

(1) 寂静;声音低微;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2) 小声地,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时风

(1).应时的风。《书·洪范》:“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晋 陆机 《遨游出西域》诗:“逝物随节改,时风肃且熠。”

(2).比喻良好的教化。《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国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

(3).当时或当代的社会风气。 唐 韦应物 《答故人见谕》诗:“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 唐 元稹 《送林复梦赴韦令辟》诗:“野性便荒饮,时风忌酒徒。” 清 黄宗羲 《寿张奠夫八十序》:“或谓五年之中,时风众势,不闻有所鼓动,其故何也?”

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鬓华

花白的鬓发。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鬢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 元 揭傒斯 《和族子节京城客思》:“岁月日夜去,为谁催鬢华。” 明 杨基 《闻邻船吹笛》诗:“ 江 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説髩华。” 清 顾炎武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天地存肝胆,江山閲鬢华。”

我辈

我等,我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 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輒云:‘应是我辈语。’”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若内翰不讳,我辈岂忍独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 燧人氏 以前的古人,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

事要

(1).指权柄。《韩非子·孤愤》:“当途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

(2).事情的要领、要旨。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安困洁志,操清冰霜,而疏迟迂阔,不达事要,见机不作,所为无成。”

(3).重要的事情。《后汉书·伏湛传》:“又自採集古今,删著事要,号曰《伏侯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凡百事要所当损益,乐闻异计,匡所不逮。”

论讨

讨论。《北齐书·魏收传》:“时论既言 收 著史不平, 文宣 詔 收 於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论讨坟典,商略前载。”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时惟帝俞,眷兹元老,虽退身而安逸,未忘心於论讨。”

后会

(1).日后相会。《孔丛子·儒服》:“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 唐 朱放 《江上送别》诗:“惆悵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后会良可希,尺书到犹未。”

(2).会合时迟到。《汉书·彭越传》:“与期旦日日出时,后会者斩,旦日日出,十餘人后,后者至日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