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作者:杨无咎 朝代:宋代

柳梢青原文

目断南枝。
几回吟绕,长怨开迟。
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如期。
可奈向、骚人自悲。
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诗词问答

问:柳梢青的作者是谁?答:杨无咎
问:柳梢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柳梢青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杨无咎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无咎名句大全

杨无咎柳梢青书法欣赏

杨无咎柳梢青书法作品欣赏
柳梢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离披

亦作“ 离翍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 * 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如期

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

会议将如期召开

可奈

怎奈;可恨。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可奈情怀,欲睡朦朧入梦来。”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可奈那 竇娥 百般的不肯随顺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可奈茶客太多,人声嘈杂。”

骚人

(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芳时

良辰;花开时节。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諐。” 宋 欧阳修 《减字木兰花》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明 刘基 《感遇》诗之二:“芳时良可惜,此物何足数。”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芳时易过,驹隙年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