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志十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耄志十首原文

此篇不是臣当笔,清晓貂珰忽踵门。
腾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
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
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

诗词问答

问:耄志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耄志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耄志十首书法欣赏

刘克庄耄志十首书法作品欣赏
耄志十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当笔

(1).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 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 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

(2).指主持撰拟文稿。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 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 东坡 当笔。”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 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貂珰

(1).貂尾和金、银璫,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饰。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中当侍, 秦 官也。 汉 兴,或用士人,银璫左貂。 光武 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璫。”《后汉书·朱穆传》:“自 延平 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璫之饰,处常伯之任。” 李贤 注:“璫以金为之,当冠前,附以金蝉也。”

(2).借指宦官。 宋 梅尧臣 《和谢希深会圣宫》:“龟组恭来诣,貂璫肃奉承。”《明史·彭汝实传》:“弃燕閒於女宠,委腹心於貂璫。” 清 高承勋 《豪谱·儒豪》:“ 张子韶 对策,至晡未毕,貂璫促之。 子韶 曰:‘未也,方谈及公等。’”

踵门

亲自上门

踵门而告 文公曰…——《孟子·滕文公上》

散文

(1)

(2)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3)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同列

位次相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君与廉颇同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序八州而朝同列。——汉· 贾谊《过秦论》

残篇

残留的诗文。 唐 方干 《过朱协律故山》诗:“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

先朝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气性

(1).人秉受的气和生命。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於体不同。”

(2).气质;性情。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之气性刚方,理家理身,廉俭峻直。”

(3).指动物的性子、威力。 唐 韩愈 《猛虎行》:“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水浒传》第二三回:“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4).特指容易生气或生气后一时不易消除的脾气。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红楼梦》第三二回:“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杨朔 《海天苍苍》:“才七岁一个孩子,就有这大气性。”

刍言

浅陋的言论;卑贱者的言论。多用为自谦之词。 南朝 宋 谢庄 《上搜才表》:“臣生属亨路,身渐鸿猷,遂得奉詔左右,陈愚於侧,敢露芻言,惧氛恒典。”《新唐书·王珪传》:“今陛下开圣德,收采芻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间陈管见,偶赘芻言。”

王言

(1).君王的言语、诏诰。《书·咸有一德》:“大哉王言。”《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旧唐书·韩愈韦辞等传论》:“如俾之咏歌辛载,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贤,气吞时辈。”《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常言道:王言如天语,违背圣旨,罪该万死。”

(2).指制诰之职。 唐 白居易 《举人自代状》:“文可以掌王言,学可以待顾问。”《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独孤遐叔 累掌丝纶,王言无忝,访之舆望,僉谓通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