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先辈悼鹤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和袭美先辈悼鹤原文

一夜圆吭绝不鸣,八公虚道得千龄。
方添上客云眠思,忽伴中仙剑解形。
但掩丛毛穿古堞,永留寒影在空屏。
君才幸自清如水,更向芝田为刻铭。

诗词问答

问:和袭美先辈悼鹤的作者是谁?答:陆龟蒙
问:和袭美先辈悼鹤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和袭美先辈悼鹤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陆龟蒙的名句有哪些?答:陆龟蒙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26-27

参考注释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八公

(1). 汉 淮南王 刘安 门客,有 苏非 、 李尚 、 左吴 、 田由 、 雷被 、 毛被 、 伍被 、 晋昌 八人,称“八公”。他们奉 刘安 之招,和诸儒 大山 、 小山 相与论说,著《淮南子》。见 汉 高诱 《〈淮南子注〉序》。《史记·淮南王传》“阴结宾客” 司马贞 索隐引《淮南要略》, 田由 作 陈由 , 毛被 作 毛周 。 魏 、 晋 以来,《神仙传》、《录异记》等道家著作以 刘安 好方技,遂附会八公为神仙。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海上游三岛, 淮南 预八公。”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海上游三岛, 淮南 预八公。”

(2). 晋武帝 时,以 司马孚 、 郑冲 、 王祥 、 司马望 、 何曾 、 荀顗 、 石苞 、 陈骞 为八公。见《晋书·职官志序》。

(3). 北魏 明元帝 时置八大人官,世号“八公”。《魏书·官氏志》:“ 神瑞 元年春,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属官,总理万机,故世号八公云。”

虚道

空泛无用的说教。《商君书·农战》:“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韩非子·制分》:“是以虚士立名於内,而谈者为略於外,故愚怯勇慧相连而以虚道属俗而容乎世,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

千龄

(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2).用作祝寿之语。《天雨花》第二十回:“当时同到书房去,千龄寿麵用完成。”

上客

上宾;尊贵的客人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解形

(1).脱身。《后汉书·王昌传》:“朕, 孝成皇帝 子 子舆 者也。昔遭 赵氏 之祸,因以 王莽 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解形河滨,削迹 赵 魏 。” 李贤 注:“解形犹脱身也。”

(2).分解形体。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於南海,左手飞於东山,右手飞於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於海外,落玄洲之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3).道教语。犹尸解。 唐 陈子昂 《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以上宾。”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张子房》:“ 子房 佐 汉 ,封 留侯 ,为大司徒。解形於世,葬於 龙首原 。”

(4).犹解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欲以此金铸铜佛送 西山 潭柘寺 供养,冀仰託佛佑,早得解形。”参见“ 解脱 ”。

丛毛

丛生的草。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 茅君 使者萧闲甚,独理丛毛向户庭。”

寒影

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物影。 唐 苏味道 《咏霜》诗:“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 宋 余靖 《西山》诗:“鱼戏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坞翠阴斜。” 元 程鉅夫 《送尹生归江西》诗:“野岸晓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数峯欹。” 清 张鉴 《夕阳》诗:“记得红衫高骨马, 九嵕 寒影绕 潼关 。”

幸自

本自,原来。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鬭轻盈。”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自夫妻恁美满,被旁人廝间谍。两口儿合是成间别,天教受此悽惶苦。”

芝田

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尔迺税驾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羣仙种耨焉。” 宋 曾巩 《丹霞洞》诗:“初谁凿险搆楼观,更使遶舍开芝田。”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金陵旧事下》:“射兹谷鮒,洌彼寒泉,分甘玉液,流润芝田。”

刻铭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汉书·郊祀志下》:“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 唐 杜甫 《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洗剑 青海 水,刻铭 天山 石。”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斛铭》:“家中量衡无二致,刻铭於斛之四面:出以是,入以是,子孙永如是。”

(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宋书·宋白传》:“ 泰山 有 唐玄宗 刻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