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送从叔游襄阳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春送从叔游襄阳原文

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诗词问答

问:春送从叔游襄阳的作者是谁?答:李颀
问:春送从叔游襄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别恨

离别之愁。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宋 舒亶 《散天花》词:“驪歌齐唱罢,泪争流。悠悠别恨几时休。” 清 李景福 《与宋怿先同舟至广陵即返白下口占赠别》:“聚欢良不易,别恨復相仍。”

弃置

扔在一边,废弃

一个弃置的香烟盒

宗英

(1).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汉书·叙传下》:“ 长沙 寂漠, 广川 亡声; 胶东 不亮, 常山 骄盈。四国絶祀, 河閒 贤明,礼乐是修,为 汉 宗英。”《周书·萧撝传》:“ 撝 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 高祖 未许。詔曰:‘开府 梁 之宗英,今则任等三事。所谓 楚 虽有材, 周 实用之。’”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宗英 李端公 ,守职甚昭焕。”《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昉 等草詔署讫,逼 之仪 连署, 之仪 厉声曰:‘至上升遐,嗣主冲幼, 阿衡 之任,宜在宗英。方今 赵王 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 胡三省 注:“宗英,宗室之中其才过人者。”

(2).指一姓中的才士。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伊昔吾宗英,赋诗一登临。”

向用

谓为当时所重;合于时用。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三折:“先生正当向用之际,何以有此山林之念?”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其子 綎 ,从 滇 黔 起,屡奏功;其后 朝鲜 之役,亦以凯旋,为时向用。”

(1).谓有意任用。《宋史·选举志一》:“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鉅公,皆繇此选,而 仁宗 亦嚮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輒赫然显贵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 蒋赐棨 韩鑅 虽尚列朝籍,亦不復嚮用。”

(2).指被重用。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为 宝謨阁 直学士,入为礼部尚书,天下意公嚮用矣。” 明 李贽 《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侵侵乎见知於诸大老,勃勃乎嚮用矣。”

五经笥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言其腹中装满经学,有如藏五经的竹箱,后用以称精通经学的人。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虞 秘书 世南 曰:‘昔 任彦昇 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裹粮

见“ 裹餱粮 ”。

诘朝

诘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詰朝将见。” 杜预 注:“詰朝,平旦。” 唐 储光羲 《樵父词》:“詰朝礪斧寻,视暮行歌归。” 清 周亮工 《五月廿九日烈风雷雨闻铁崖明朝行黯然赋此送之》:“怒雨号风半夜惊,遥传我友詰朝行。” 郭孝成 《鄂省各属之光复》:“初九日詰朝,由 张国荃 、 李秀昂 、 黄仁菼 、 黄裕斌 统率进发。”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晚晴

(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 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春衣

春季穿的衣服。 北周 庾信 《春赋》:“ 宜春苑 中春已归, 披香殿 里作春衣。” 唐 施肩吾 《长安春夜吟》:“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试春衣。” 宋 陆游 《雨》诗:“纸帐光迟饶晓梦,铜炉香润覆春衣。”

南阳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客梦

异乡游子的梦。 唐 王昌龄 《送高三之桂林》诗:“留君夜饮对 瀟 湘 ,从此归舟客梦长。” 宋 蒋捷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词:“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 明 沉仕 《玉包肚·题情》曲:“被窝中客梦初醒,心坎上离愁重到。”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兰青诗》:“余亦挂帆去, 瞿塘 灩澦 秋。相看几万里,客梦共悠悠。”

岘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渔歌

打鱼人唱的歌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楚俗

(1). 楚 地的社会风俗。 唐 元稹 《赛神》诗:“ 楚 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 楚 俗纷纷竞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2).引申亦指 楚 地的自然风土。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称情

衡量人情。《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 郑玄 注:“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

犹称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常傲然以称情。”《南史·范泰传》:“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同人

(1) 旧时称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或同行业的人。又作“同仁”

(2) 也称志同道合的人

告同人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馆谷

(1).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师败绩…… 晋 师三日馆穀,及癸酉而还。” 杜预 注:“馆,舍也,食 楚 军穀三日。”《南史·宋纪上·武帝》:“ 超 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馆穀於 青 土。”《旧唐书·李密传》:“未若直取 滎阳 ,休兵馆穀,待士勇马肥,然后与人争利。”

(2).泛指食宿款待。《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是岁, 关中 飢,帝馆穀於 弘农 五十餘日。” 唐 韩翃 《送中兄典郡州》诗:“一路诸侯争馆穀,洪池高会荆臺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 丁 亡去,至 安丘 ,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穀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3).借指塾师的束脩或幕宾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馆穀,也不过五六十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生以馆穀糊口。”

(4).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穀,教着两个儿女读书。” 顾学颉 注:“请先生在家里教小孩念书,东家供给食宿,叫做‘馆穀’。”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故暂止逆旅,而 徐某 、 金某 从外入,与余联榻坐。问余何来,余告以馆穀归 江 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沥胆的説一句话:‘我在穷途之中,多承援手,荐我馆穀,自然感激。’”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郊迎

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管子·小匡》:“初, 桓公 郊迎 管仲 而问焉。 管仲 辞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明 何景明 《皇告》诗:“龙旗既翔,龙幄既张。大小肃肃,乃於郊迎。”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 麟士 凯旋,﹞女君郊迎三十里,待以上宾之礼,赐以黄金万鎰,白璧十双。”

只合

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

丹扆

丹屏。亦借指君王。 南朝 梁元帝 《上忠臣传表》:“春诗秋礼,早蒙丹扆之训。” 宋 司马光 《辞接续支俸札子》:“自尔日望痊平,入覲丹扆,面陈至诚,庶得极竭。” 明 刘基 《感兴》诗:“惆悵无人奏丹扆,侧身长望涕滂沱。”

令辞

美好的言辞。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忼慨少淑貌,便娟多令辞。”

上京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跡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宋 刘攽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 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

(2).古都名。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 。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南。

(4).古都名。 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 会宁府 为 上京 ,故址在今 黑龙江 阿城 南 白城 。

时方

指 宋 元 以来通行的药方。对“古方”、“经方”而言。 清 陈念祖 有《时方妙用》四卷、《时方歌括》二卷,即选用时俗通用的药方编辑而成。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流莺

1、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词:“春色初来,徧拆红芳千万树,流鸎粉蝶鬭翻飞。”

明 谢谠 《四喜记·冰壶重会》:“春昼日迟迟,朝罢身无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觉添诗思。”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问春人,知否园亭,啼徧流鶯。”

2、流莺还有一层隐晦的含意,就是无固定场所在街头拉客的妓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