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中十咏·其九·柬黄伯才

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原文

吾道多黄子,讲堂清昼阴。

峨冠惊野鸟,丹荔杂青衿。

时有蓑笠伴,迥无车马音。

忽思成过访,欣遇碧山岑。

诗词问答

问:《避暑山中十咏·其九·柬黄伯才》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黄子

(1).矿物名。指黄石脂。《文选·张衡<南都赋>》“中黄瑴玉” 李善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石中黄子,黄石脂。” 唐 顾况 《剡纸歌》:“ 宛委山 里禹餘粮,石中黄子黄金屑。”

(2).指额黄、花黄。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唐 李商隐 《宫中曲》:“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 刘学锴 等注:“此‘黄子’当指额黄。”

(3).曲的一种。即女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女麴》:“此乃女人以完麦罨成黄子,故有诸名。”

(4).一种野橘名。 宋 苏轼 《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诗:“ 海南 无嘉植,野果名黄子。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王文诰 辑注:“《番禺杂编·黄子类》: 交州 子橘属也,淡黄色。”

(5).指蟹黄。《红楼梦》第三八回:“ 平儿 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

(6).行子,行货子。犹东西。用作詈词。《红楼梦》第四十回:“下作黄子!没乾没浄的乱闹。”《镜花缘》第六八回:“俺把你这没良心的混帐黄子!”一说,犹胚子,种子。

讲堂

(1) 旧称教室

(2) 古时指讲解经学的厅堂

(3) 佛教讲经说法的殿堂

昼阴

(1).白昼阴暗。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浮云鬱而四塞兮,天窈窕而昼阴。” 唐 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唐 杜牧 《绿梦》诗:“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2).指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参见“ 昼阴夜阳 ”。

峨冠

亦作“峩冠”。高冠。 唐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银河倒泻君王醉,灎酒峩冠眄 西子 。”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我生不识 柏梁 建章 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虽厚禄重臣,峩冠世儒,罔不効力。”

丹荔

(1).荔枝。因色红,故称。 唐 戴叔伦 《春日早朝应制》诗:“丹荔来金闕,朱樱贡玉盘。” 宋 陆游 《南窗擘黄柑独酌有感》诗:“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

(2).略呈赤色的薜荔。 宋 陆游 《焚香赋》:“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

青衿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蓑笠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过访

登门探视访问

山岑

山峰。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晋书·束晳传》:“谓山岑之林为芳,谷底之莽为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