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偕 士安马明初登荀和叔广思楼

作者:许有壬 朝代:元代

原文

沙路无泥,柳风如水,嫩凉偏入吟鞍。
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
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
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
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
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
楼下悠悠洹水,为底事、不暂休闲。
吾衰矣,休将旧手,遮日上长安。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偕 士安马明初登荀和叔广思楼》的作者是谁?答:许有壬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许有壬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有壬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沙路

(1).沙滩上的路;沙石路。 北周 庾信 《望野》诗:“涸渚通沙路,寒渠塞水门。” 唐 孟浩然 《夜归山门歌》:“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 鹿门 。” 宋 陆游 《舟中》诗:“忽听疏鐘知寺近,笑寻沙路上 牛头 。” 元 周权 《秋日》诗:“石脉泉花蘸眼明,竹根沙路旧经行。” 清 李必恒 《﹝乙﹞丑纪灾诗》之七:“归墟迷海口,沙路塞 云梯 。”

(2).指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贺 《沙路曲》:“柳瞼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清 唐孙华 《御笔赐故相李文恪公笃念前劳匾额恭纪》诗之一:“许身直拟学 皋 夔 ,沙路登庸髩已丝。”参见“ 沙堤 ”。

(3).即沙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是故海上之兵,无风不战,大风不战,大雨不战,逆风逆潮不战,阴云蒙雾不战,日晚夜黑不战,颶风将至、沙路不熟、贼众我寡、前无泊地皆不战。”参见“ 沙綫 ”。

无泥

(1).犹言无丸泥之固。谓难以固守。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 洛阳 未復, 函谷 无泥。旋驾 金陵 ,方膺天眷。”

(2).不沾泥土。形容洁净。 唐 杜甫 《奉答严中丞雨中见忆》诗之二:“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洗无泥。” 宋 苏轼 《留题仙游潭》诗:“青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柳风

指春风。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之二:“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元 贡师泰 《遣怀》诗:“日入柳风息,月上花露多。” 元 郭钰 《四时词》之二:“美人调笑渡江去,半榻柳风棊不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万寿寺》:“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

嫩凉

亦作“ 嫩凉 ”。微凉;初凉。 唐 唐彦谦 《咏葡萄》:“西园晚霽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元 应法孙 《霓裳中序第一》词:“乍庭户嫩凉,阑干微月,玉纤胜雪。”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 王统照 《湖畔儿语》:“天气并不十分烦热,到了晚上,觉得有些嫩凉的感触。”

见“ 嫩凉 ”。

楼上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炎氛

热气;暑气。 汉 张衡 《七辨》:“桴 弱水 ,越炎氛。” 唐 储光羲 《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宋 朱熹 《对雨》诗:“凉气袭轻裾,炎氛起秋思。”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跳出

(1).超越;突出。《汉书·沟洫志》:“ 河 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 沙汀 《风浪》:“正像一九五五年冬天,扩社报名的时候那样,仿佛整个农村已经沸腾起来,跳出了生活常轨。”

(2).古代写章表时另起行头,叫“跳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成而不结” 孔颖达 疏引《魏晋仪注》:“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跳出》:“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今曰抬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跳出》:“ 褚遂良 《圣教序》:‘我皇福臻。’‘我’字跳出写。 欧阳询 书《醴泉铭》:‘我后固怀撝挹’又‘我后夕惕’亦‘我’字跳出写。盖‘我’者亲戴之词,非臣下自谓也。今人‘我皇、我后’,皆於‘皇’字、‘后’字跳出,与古异矣。”

尘寰

人世间

自此尘寰音信断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淡淡

(1) 形容颜色浅淡

云溪花淡淡。——唐· 杜甫《行次盐亭》

淡淡的浮云

淡淡的远山

(2) 隐隐约约的样子

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列子·汤问》

(3) 水波动的样子

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潘岳《金谷集作》

倦鸟

倦飞之鸟。亦以喻倦游之人。 宋 宋庠 《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诗之一:“天长倦鸟没,山晚跛牂回。”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櫪马志千里。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霄壤

(1).天和地,天地之间。 元 张养浩 《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 明 沉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羡名倾霄壤,灵异动君王。”

(2).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涣》:“常为《惆悵诗》十三首……膾炙士林。在晚 唐 诸人中,霄壤不侔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五》:“而兄弟前后,成败霄壤,后起者胜,孰知其故。”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夫同在 东亚 之地,同为 黄 族之民,而何以一进一不进,霄壤若此。”

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独占

独自占有

独占资本

高寒

(1) 地势高而寒冷

高寒山区

(2) ;比喻人的品格清高绝俗

省斋先生太高寒,肯将好语博好官?—— 宋· 杨万里《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洹水

(1).水名。又名 安阳河 ,在 河南省 北部。源出 林县 ,流经 安阳市 至 内黄县 ,入 卫河 。 战国 时 苏秦 说 赵肃侯 ,使 韩 、 魏 、 齐 、 楚 、 燕 、 赵 六国将相会于此,定盟合力抗 秦 。《战国策·赵策二》:“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 洹水 之上。”《韩非子·初见秦》:“昔者 紂 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於 淇溪 ,右饮於 洹谿 , 淇水 竭而 洹水 不流,以与 周武王 为难。”

(2).水名。又名 胡良河 。在 北京市 房山区 大安山 ,注入 拒马河 。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休闲

可耕地闲着,在一段时间内不种庄稼

休闲地

旧手

老手。《南史·萧子显传》:“ 简文 与 湘东王 令曰:‘ 王筠 本自旧手,后进有 萧愷 可称,信为才子。’” 唐 白居易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万言旧手才无敌,五字新题思有餘。”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