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牙簟原文

玉架鹤不慕,珠笼鸿反惊。

珠玉信珍美,鹤鸿胡见轻。

物各贵其宜,用得当为荣。

葛簟以凉荐,牙簟以贵称。

巧匠缕象齿,编织成桃笙。

底虑焚以贿,欲拟凉如冰。

长短量床裁,妥帖敷席平。

杂组为之纯,照耀四座明。

声价有足誇,美观亦奚凭。

握撋纵密致,善刺骨性恒。

絺绤况薄脆,针毡坐岂宁。

燕息姑舍是,湘纹安且清。

惟取适用实,匪慕崇俭名。

诗词问答

问:牙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牙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八

参考注释

玉架

(1).犹玉格。称道长的书架。 唐 王勃 《观内怀仙》诗:“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跡迷。”

(2).美石制的栖架。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唐 王建 《伤韦令孔雀洞》诗:“雕笼玉架嫌不栖,夜夜思归向南舞。”

珠笼

缀珠而成的鸟笼。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珍美

珍奇美好。《仪礼·聘礼》“禽羞俶献比” 汉 郑玄 注:“俶献,四时珍美新物也。” 宋 洪迈 《夷坚支戊志·海盐巨鳅》:“或疑为謫龙,虽得肉,弗敢食。一无赖子先煮尝之,云极珍美。”

见轻

(1).被看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能》:“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才非匹而委仗之者见轻。” 明 何景明 《何子·处与》:“在疏则恩当而见重,在戚则分当而见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知难》:“ 刘知几 负絶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

(2).看得出有所减轻。如:病情见轻。

得当

(1) 符合道德、 * 或社会的标准的

得当的措施

(2) 避免浪费或奢侈的;节约的

每一分税钱都必须使用得当

牙簟

剖象牙为细薄长条编织而成的垫席。亦泛指珍美的席子。《西京杂记》卷一:“ 赵飞鷰 女弟居 昭阳殿 ……中设木画屏风,文如蜘蛛丝缕,玉几玉牀,白象牙簟。”

贵称

犹敬称。《穀梁传·文公元年》“天王使 叔服 来会葬” 晋 范宁 注:“传例曰:天子大夫称字。盖未受采邑,故不称氏。字者贵称,故可独达也。”

巧匠

技艺精巧的工匠

能工巧匠

象齿

象牙。《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唐 温庭筠 《织锦词》:“象齿熏鑪未觉秋。” 宋 姜夔 《齐天乐》词序:“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鬬。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鏤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织成

古代名贵的丝织物。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 汉 以来一般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说出自 西域 。《后汉书·舆服志下》:“衣裳玉佩备章采,乘舆刺绣,公侯九卿以下皆织成, 陈留 襄邑 献之云。”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桃笙

桃枝竹编的竹席。《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 刘逵 注:“桃笙,桃枝簟也, 吴 人谓簟为笙。”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桃笙》:“ 柳子厚 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閲《方言》: 宋 魏 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 清 唐孙华 《夏日杂诗》之七:“竹榻当牕置,桃笙就地铺。”参见“ 桃枝竹 ”。

短量

重量小于规定的重量

妥帖

亦作“ 妥怗 ”。亦作“ 妥贴 ”。1.稳当;合适。 晋 陆机 《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南齐书·文学传·陆厥》:“岨峿妥怗之谈,操末续颠之説。”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文字皆妥贴,业术无倾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小人们商议,不如教他写一纸靠身文书,方才妥帖。” 朱自清 《背影》:“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2).安定。 唐 杜甫 《故司徒李公光弼》诗:“拥兵镇 河 汴 ,千里初妥贴。”《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 泌 到,自妥贴矣。’” 清 陈维崧 《 * ·上巳阴雨慨然成咏》词:“宾朋妥贴,心情安顿。”

(3).平静,宁静。 唐 陆龟蒙 《奉和太湖诗·初入太湖》:“斯须风妥怗,若受命平秩。” 宋 史达祖 《醉落魄》词:“江痕妥贴,日光熨动黄金叶。”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门前山妥帖,窗外竹横斜。”

(4).齐备,停当。《英烈传》第四七回:“正在安置妥贴,只听一声炮响喨,即便同时发作起来。”《老残游记》第十九回:“一一安排妥帖。”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十箱书收拾妥帖,至少要五点钟。”

照耀

光芒照射

日月照耀金银台。——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座

指坐在周围的人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

声价

名声和社会地位

声价倍增

美观

外形好看;漂亮

撋纵

纵情地温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怪娇痴似要人撋纵,丁香笑吐舌尖儿送。” 清 洪昇 《长生殿·窥浴》:“千般撋纵百般随,两人合一副肠和胃。”

密致

(1) 结构坚实致密

(2) 周密细致;紧密

刺骨

寒气侵人入骨的,形容极其寒冷

刺骨的寒风在我们耳际嗖嗖地刮着

絺绤

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絺,粗者曰綌。引申为葛服。《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唐 李白 《黄葛篇》:“闺人费素手,採缉作絺綌,缝为絶国衣,远寄 日南 客。”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譬凌寒而衣絺綌,当涉川而策高车,纳侮招尤,莫此为甚。”

薄脆

(1).物体的质地薄而脆。 崔璇 《在区委会里》:“小河边薄脆的透明冰层,到中午就化得无影无踪。”

(2).指一种又薄又脆的饼。 宋 高似孙 《纬略》卷四:“ 似孙 昔奉祀 攒陵 ,得牙盘食,有所谓薄饵,状如薄脆,而甘脆特甚。”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三:“宽焦,即《武林旧事》所谓宽焦薄脆者,今京师但名薄脆。”《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叫人把那些盒子端到船上:二盒果馅饼,两盒蒸酥,两盒薄脆。”

针毡

亦作“ 针氊 ”。亦作“鍼毡”。置针于其中的毡。坐于其上,令人片刻难安。语出《晋书·杜锡传》:“﹝ 杜锡 ﹞屡諫 愍怀太子 ,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氊中,刺之流血。”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鍼毡无稳坐。” 清 李渔 《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氊强坐,当不的目光如火。” 鲁迅 《彷徨·弟兄》:“他坐着,却似乎所坐的是针毡。”

燕息

安息。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 毛 传:“燕燕,安息貌。”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牀。”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日思所以奉二亲之欢,谓可以备燕息而资观览者,莫若堂也。” 清 方苞 《记梦》:“忽觉已归土街草堂,先君指画,将营西偏为燕息之斋。”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吾人於晨宵燕息之餘,忽获睹二三小册,数纸奇文,顿觉光风霽日。”

取适

寻求适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唐 岑参 《渔父》诗:“竿头钓丝长丈餘,鼓栧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诗:“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