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眼儿媚原文

石榴花发尚伤春。
草色带斜曛。
芙蓉面瘦,蕙兰心病,柳叶眉颦。
如年长昼虽难过,入夜更消魂。
半窗淡月,三声鸣鼓,一个愁人。

诗词问答

问:眼儿媚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眼儿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眼儿媚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眼儿媚书法欣赏

佚名眼儿媚书法作品欣赏
眼儿媚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石榴花

(1).石榴树所开的花。 元 张昱 《题鹦鹉士女图》诗:“只有旧时鸚鵡见,春衫曾似石榴花。”

(2).即石榴酒。 唐 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诗之二:“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参见“ 石榴酒 ”。

(3).曲牌名。南北曲都属中吕宫。北曲较常用,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七、五、七、四、四、七、七、七、五(九句)。

伤春

(1).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唐 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诗:“青枫江色晚, 楚 客独伤春。” 唐 朱绛 《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呀,老姥姥,你怎的説这话。 惜春 年纪小,也怪他伤春不得。你年纪这般老大,也説这般伤春的话,成甚么样子!”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2).旧指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旧唐书·于志宁传》:“令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窃案《左传》 声子 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顺天时也。”

斜曛

(1).黄昏,傍晚。 元 陈旅 《题韩伯清所藏郭天锡画》诗:“岁晚怀人增感慨,晴窻展玩到斜曛。” 明 孙柚 《琴心记·汉宫春晓》:“嬾结芙蓉带,愁鬆翡翠裙。晓来香阁坐,常恐又斜曛。”

(2).落日的馀辉。 清 周亮工 《同箨庵酌第二泉竟》诗之一:“轻舟能暂泊,扶老送斜曛。” 林纾 《题画》诗:“危栈黏天路不分,鞭丝帽影印斜曛。”

芙蓉面

喻美人容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谁道 蓬山 天外远,晓起开帘,重见芙蓉面。”

蕙兰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纯美。多指女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杏脸桃腮,又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却喜姬人 顾氏 ,冰雪聪明,蕙兰心性。”

心病

(1) 令人忧虑和烦恼的事

那事儿没彻底解决,总是他的一块心病

(2) 指难以告人的隐私等

(3) 心有病;心脏病

柳叶眉

形似柳叶细长秀美之眉。 前蜀 韦庄 《女冠子》词:“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元 杨维桢 《冶春口号》之六:“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鶯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配着她那柳叶眉儿,杏子眼儿,玉柱般鼻子儿,樱桃般口儿,再加上鬢角边那两点朱砂痣,合顋颊上那两点酒窝儿,益发显得红白鲜明。”参见“ 柳眉 ”。

年长

1.年龄大。 2.年龄增长。

难过

(1) 指生活困难,日子不容易过

(2) 指身体不舒服

(3) 心情不痛快;伤心

心里难过

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灯火通明

消魂

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淡月

生意冷清的月份(跟“旺月”相对)

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鸣鼓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愁人

(1).令人发愁。《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