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木兰花慢原文

腊前冬至后,报春意、动南坡。
见葭管浮灰,梅英缀玉,漏泄阳和。
阶蓂呈瑞五叶,祥开崧岳耸嵯峨。
笑拥两行珠翠,欢腾一曲笙歌。
试将铜狄细摩挲。
问寿富如何。
道寿等冈陵,富连阡陌,福禄多多。
德门最堪羡处,有乔松丹桂映婆娑。
管取脱身簿领,即登奕世儒科。

诗词问答

问:木兰花慢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木兰花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木兰花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春意

(1) 春天的气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葭管

装有葭莩灰的玉管。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緹室葭琯以候气,多为管以参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运机发纵,可以意推,葭琯浑仪,递相祖述。”参见“ 葭灰 ”。

梅英

梅花。 宋 秦观 《望海潮》词:“梅英疏淡,冰澌溶洩,东风暗换年华。”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词:“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漏泄

(1) 流出或透出

汽缸漏泄

(2) 泄漏;走漏

漏泄试题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阶蓂

即蓂荚。瑞草名,夹阶而生,故名。《竹书纪年》卷上:“﹝ 帝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暉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

呈瑞

犹呈祥。 唐 韩愈 《春雪映早梅》诗:“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 宋 柳永 《醉蓬莱》词:“ * 中,有老人呈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有谁怜犴狴伤秋,还喜却熊羆呈瑞。”

五叶

(1).指人参。 唐 温庭筠 《寄周繇求人参》诗:“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 唐 陆龟蒙 《谢友人惠人参》诗:“五叶初成椵树阴, 紫团峰 外即 鸡林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2).五个花瓣。 宋 马永卿 《懒真子·箬下酒五酘酒》:“‘桃花上面红’,谓五羖酒取桃花五叶也。”

(3).五代,五世。 唐 梁肃 《述初赋》:“播五叶而逮予,垂慎身之芳烈。”《旧唐书·礼仪志三》:“朕接统千岁,承光五叶。”

崧岳

亦作“ 崧岳 ”。1.指《诗·大雅·崧高》。旧说为 周 卿士 尹吉甫 赞美 周宣王 之作。诗中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之句。后因以“崧岳”褒美别人的文词。 宋 范仲淹 《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 崧岳 词欺 甫 , 甘泉 价掩 杨 。”

(2).即嵩山。 明 何景明 《昔游篇》诗:“回首向 崧岳 , 少室 高嶙峋。”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窃以为轻尘难语於 崧岳 之高,爝火奚裨於阳乌之炤者也。”

见“ 崧岳 ”。

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两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珠翠

珍珠翡翠,泛指用珍珠翡翠做成的各种装饰品

欢腾

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喜地奔跑、跳跃

喜讯传来,人们立刻欢腾起来

一曲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铜狄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始皇 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 金 刘迎 《赠人》诗:“ 蓬莱 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冈陵

山冈和丘陵(连绵起伏的冈陵)

连阡

田埂相连;田地连片。《旧唐书·懿宗纪》:“或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桥南环塍连阡。” 清 蒲松龄 《青州杂咏》:“晓烟四塞远濛濛,沃野连阡气象雄。” 清 张春华 《沪城岁事衢歌》:“稻垄连阡水气凉,烟蓑雨笠到云庄。”

福禄

(1).幸福与爵禄。《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后汉书·马武传》:“有功,輒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唐 白居易 《论亲友》诗:“烦闹荣华犹且过,优闲福禄更难销。” 刘大白 《布穀》诗:“农夫忙碌,田主福禄。”

(2).兽名。即斑马。形状像骡,身有条纹。原产 非洲 。《明史·外国传七·忽鲁谟斯》:“ 忽鲁謨斯 ,西洋大国也……所贡有狮子、麒麟、驼鸡、福禄、灵羊。”

多多

极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问神》:“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渐杳杳而无极,以多多而益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起多时了,夜来多多搅扰,甚是不当。” 鲁迅 《彷徨·伤逝》:“我一回寓,觉得又清净得多多了;但 子君 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

德门

有德之家。 晋 陆机 《为陆思远妇作》诗:“洁己入德门,终远母与兄。”《南史·谢灵运传论》:“然 谢 氏自 晋 以降,雅道相传, 景恒 、 景仁 以德素传美, 景懋 、 景先 以节义流誉……可谓德门者矣。” 唐 韩愈 《祭左史李员外太夫人文》:“胄於茂族,配此德门。克成厥家,享有全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事隔百年,诗题三代,亦德门佳话也。”

乔松

(1).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汉 马融 《广成颂》:“陵乔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猨;木产尽,寓属单。”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特俾丝萝,得附乔松。”

(2).古代传说中 王子乔 和 赤松子 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长为 应侯 ,世世称孤,而有 乔 松 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 泰山 之固,身为 乔 松 之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但存忠孝节,何必寿 乔 松 。”

丹桂

一种常绿灌木,雌雄异株,叶长椭圆形,开橘红色花,香味很浓,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又叫“金桂”

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管取

包管。 宋 杨万里 《竹枝歌》:“ 吴 儂一队好儿郎,只要舩行不要忙,着力大家齐一拽,前头管取到 丹阳 。”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破阵弓开秋月满,催军鼓凯阵云孤,明朝管取成功效,方显人间大丈夫。”《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老哥哥,你明日切切不可提起;如提着一字,管取你我今日这片心神都成画饼。”

脱身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簿领

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后汉书·南匈奴传》:“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六年》:“ 滉 为人廉勤,精於簿领。”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高下相形例》:“后世记载之家,但有簿领而无文章,莫窥斯秘,于是读古人之书,亦不得其抑扬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义矣。”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甚至说:‘抱牍之苦,甚于抱病;簿领之趣,恶于药饵。’”亦称“ 簿领书 ”。《文选·刘桢<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刘良 注:“簿领书,谓文书也。”

奕世

累世,代代。《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后汉书·杨震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 李贤 注:“奕犹重也。”《宋书·孔琳之传》:“而传国之璽,歷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 宋 司马光 《宣徽惠穆吕公挽辞》:“奕世台衡贵,盈门紱冕荣。”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是故议院议员之法立,则奕世无失德之君。”

儒科

(1).指儒学。 唐 贾岛 《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诗:“濯足俱高洁,儒科慕 冉 、 颜 。”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 寳元 中, 夏英公 以 陈恭公 不由儒科骤躋大用,心不平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三年而奉詔策,固南宫进士之所同;一举而首儒科,乃东阁郎君之未有。”《宋史·度宗纪》:“太中大夫 全清夫 儒科发身,恳陈换班,靖退可尚,特授 清远军 承宣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