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月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云间月原文

明明云间月,皎皎莫可指。
雄乌与牡兔,万岁不生子。
三旬后乃合,徒用成甲癸。
焉见下土物,长养各私己。
蛇蝎满窟隙,嗣毒自未已。
天地岂有意,盛德名不死。

诗词问答

问:云间月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云间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明明

(1) 显然如此,确实

这话明明是她说的,还用争?

(2) 清楚,显然

工业落后的问题,明明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云间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皎皎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生子

(1).刚成人的少年。《书·召诰》:“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 孔 传:“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当如子之初生,习为善则善矣。”按,古以十五岁的少年为“生子”。参阅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2).生育幼子;生儿子。《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唐 杜甫 《杜鹃》诗:“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甲癸

(1).天干从“甲”起至“癸”止,为数凡十,因以“甲癸”指一旬。 唐 元稹 《告畬竹山神文》:“自十月季旬周甲癸而功半就。”

(2).引申为次第,逐一。 宋 梅尧臣 《读永叔<集古录目>》诗:“随田证讹甲癸推,青编是非皆究知。”

土物

(1).土地所产的物品。《书·酒诰》:“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 孔 传:“惟土地所生之物,皆爱惜之,则其心善。” 孙星衍 疏:“土物者,土所生之物,谓黍、稷。”

(2).本地的物产;某地特有的著名物产。《唐六典·户部尚书》“郎中员外郎掌领天下州县户口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 唐 李林甫 注:“旧额贡献,多非土物,或本处不产而外处市供。”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卓契顺禅语》:“ 苏臺 定惠院 浄人 卓契顺 ,不远数千里,陟岭渡海,候无恙於 东坡 。 东坡 问:‘将甚么土物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整肃衣冠,照着上司体统行个大礼。送了些土物候敬。”《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长养

(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汉 仲长统 《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顾贞女传》:“ 贞女 抚之,如抚 福基 ,长养教诲,以至成人。”

(2).长大;生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李广田 《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私己

(1) 旧时家庭成员私下储存的钱物

(2) 个人的钱袋

中饱私己

(3) 背地里

早期白话

蛇蝎

(1) 比喻狠毒的人

(2) 比喻狠毒

蛇蝎心肠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