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

作者:李景云 崔时佩 朝代:明代

一封书原文

贴:看他慇勤处可喜。

拂花笺打稿儿。

先写几句寒温序。

后题着五言八句诗。

不移时。

可知之。

叠做同心方胜儿张生呵。

忒风流。

忒煞思。

忒聪明。

忒浪子。

诗词问答

问:一封书的作者是谁?答:李景云 崔时佩
问:一封书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景云 崔时佩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景云 崔时佩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南西厢 第二十出

参考注释

慇勤

见“ 慇懃 ”。

可喜

(1) 令人高兴的

可喜的成就

(2) 可爱

他的浑家,生得风流,长得可喜

花笺

精致华美的笺纸。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 河北 、 胶东 之纸。” 宋 孙光宪 《河传》词:“襞花笺,艳思牵,成篇。”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接过了稿纸来,那是他自己的造纸厂为他特制的花笺,上面的花纹是他自己的印制处给制版的。”

花牋:精致华美的笺纸。 唐 黄滔 《秋色赋》:“ 潘岳 乃惊素髮,感流年,抽綵笔,叠花牋。” 唐 王建 《宫词》之五:“内人对御叠花牋,绣坐移来玉案边。”

打稿

(1).作诗文打草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则道拂花牋打稿儿,元来他染霜毫不构思。” 明 无名氏 《白兔记·逼婚》:“你既要我写,可打稿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好个 素梅 ,也不打稿,提起笔来就写。”

(2).盘算,筹划。《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説 玉堂春 曾与 王公子 设誓,今番怎肯失节於 沉洪 ,腹中一路打稿:‘我若到这厌物家中,将情节哭诉他大娘子,求他做主,以全节操。’”

寒温

(1).冷暖。《晏子春秋·谏下十三》:“故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汉书·京房传》:“其説长於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 温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减旨甘之直,续盐酪之资,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诗:“违离詎几时,风色变寒温。”

(2).指问候冷暖起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诣 瞻 ,寒温毕,聊谈名理。”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施礼罢,叙寒温。”《红楼梦》第一○五回:“众亲友也有认得 赵堂官 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 贾政 的手笑着説了几句寒温的话。”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着牙,满口寒温:‘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注引 宗奭 曰:“寒、热、温、凉,是药之性。”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

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不移时

不到一个时辰。犹言不一会。《水浒传》第十八回:“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笃泉》:“拍手呼之则出,不移时而满。”

可知

见“ 可知道 ”。

同心方胜

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结。多以表示男女爱情。胜,原为女子头上菱形饰物,以金箔、丝绒或绢帛剪制而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张珙 ﹞不移时,把花牋锦字,叠做箇同心方胜儿。”《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那女子回身捽袖中,遗下一箇同心方胜儿。”《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张藎 袖中摸出一条红綾汗巾,结箇同心方胜,团做一块,望上掷来。”参见“ 华胜 ”。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忒煞

亦作“ 忒杀 ”。太,过分。《朱子语类》卷二三:“ 陈少南 要废《鲁颂》,忒煞轻率。”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贞洁,你做事忒杀非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老官儿真个忒煞古怪,所以有这样事。”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咏风兰》词:“忒煞萧疎,争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 湘江 雨。”

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浪子

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