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十一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原文

韩嫣佞幸徒,骪曲承密旨。

长安有成言,金丸不饿死。

平生鵔鸃冠,于兹见操履。

安陵泣前鱼,炙手何可恃。

诗词问答

问:《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十一》的作者是谁?答:李彭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参考注释

佞幸

见“ 佞幸 ”。

亦作“ 佞倖 ”。1.谓以善于諂諛得君主宠幸。《史记·佞幸传论》:“ 弥子瑕 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 宋 王禹偁 《乡老献能书赋》:“然后佞倖之风不起,激劝之道自彼。”

(2).指佞倖之臣。《后汉书·桓鸾传》:“举贤才,审授用,黜佞倖。”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何肎与俗人竞干佐之便僻,修佞幸之媚容,效上林喋喋之嗇夫,为春蜩夏蝇之聒耳?” 明 归有光 《<玉岩先生文集>序》:“佞幸疾之,欲置之死。”

曲承

曲意顺承。《北史·隋纪下·炀帝》:“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密旨

秘密的谕旨。《南史·梁纪下·元帝》:“宣猛将军 朱买臣 奉帝密旨,害 豫章王 栋 及其二弟 桥 樛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寳封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所以凡是皇上此类密旨,随看随焚,连一字也不使留存于天壤之间。”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成言

(1).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 楚 公子 黑肱 先至,成言於 晋 。”《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朱熹 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前与 张公 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

(2).形成完整的论断。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金丸

(1).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长安 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唐 骆宾王 《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 宋 陆游 《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

(2).指金黄色的果实。 明 高启 《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

(3).比喻明亮的圆月。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鸃冠

冠名。饰鵕鸃羽。 秦 汉 之初以为侍中冠。《说文义证·鸟部》“鸃”引 北齐 刘昼 《新论·从化》:“ 赵武灵王 好鵕翿,国人咸冠鸃冠。”今本《新论》作“鵕冠”。

于兹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操履

操守。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 前蜀 杜光庭 《衙内宗夔本命醮词》:“虽侧身思过,省己捫心,每虞操履之间,难免纤微之失。”《金史·选举志一》:“文士有偶中魁选,不问操履,而輒授翰苑之职。”《明史·顾佐传》:“ 佐 孝友,操履清白,性严毅。”

安陵

战国 时国名。本属 魏 , 秦 灭 魏 后,欲以五百里地易 安陵 。见《战国策·魏策四》。

泣前鱼

《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兇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以“泣前鱼”比喻因失宠和被遗弃而悲伤。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矫后驾, 安陵 泣前鱼。” 唐 于武陵 《长信宫》诗之一:“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亦省作“ 泣鱼 ”。 清 曹寅 《无题再调昼公》诗:“红袖泣鱼 周小史 ,緑鞲喝盏 郑樱桃 。”参见“ 前鱼 ”。

炙手

(1).烫手。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鲁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

(2).比喻权势炽盛。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当 江陵 炙手时, 刘 独退避冷局。”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参见“ 炙手可热 ”。

(3).指炫耀。 清 黄宗羲 《<空林禅师诗>序》:“夫 寒山 、 拾得 村墅壁所抄之物,岂可与 皎然 、 灵彻 絜其笙簧,然而 皎灵 一生学问不堪向 天台 炙手,则知饰声成文、彫音作蔚者非禪家本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