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季允赴召

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送李季允赴召原文

拥马懽呼夹道迎,诏书洛社起耆英。
史筵载笔联翁季,政路题名接弟兄。
新政期公皆一律,故交惟我得忘情。
正邦须自明伦始,要伏公开万世程。

诗词问答

问:送李季允赴召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送李季允赴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懽呼

欢乐地呼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钦瑶》:“举军懽呼,声振山谷。”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五:“懽呼敢效乎虫鸣,踊跃岂殊於兽舞!”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昔游 燕 吴 读园记,每见叠石輒懽呼。”

道迎

导致;引迎。《汉书·武五子传论》:“ 千秋 材知未必能过人也,以其销恶运,遏乱原,因衰激极,道迎善气,传得天下人之祐助云。” 颜师古 注:“激去至极之灾,引致福善之气。道,读曰导。”

诏书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

衣带诏书

洛社

(1). 宋 欧阳修 梅尧臣 等在 洛阳 时组织的诗社。 宋 欧阳修 《酬孙延仲龙图》诗:“洛社当年盛莫加, 洛阳 耆老至今夸。” 清 赵翼 《新春招程霖岩汤蓉溪二丈暨庄学晦家缄斋小集》诗:“作诗传他年,或可洛社继。”

(2).即洛阳耆英会。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叶敬常 《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 兰亭 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参见“ 洛阳耆英会 ”。

(3).洛阳社的简称。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 镜湖 虽好,莫问君王乞。”参见“ 洛阳社 ”。

耆英

高年硕德者之称。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筵备礼,耆英尽缀於词林;将略求材,剑戟自森於武库。”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词:“看长生,奉严宸;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 明 方孝孺 《休日奉陪蜀府诸公宴集》诗:“羣公尽耆英,过从殊恨晚。”

载笔

(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 * 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政路

(1).为政的途径。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臣愚以为宜擢 文 右职,以劝忠謇,宣声海内,博开政路。”

(2).指仕路、仕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公既登政路,法当得坟寺。”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上:“ 韩持国维 宝元 閒偕兄弟应进士举,预南省奏名,而下第士子有 韩 家四子连名之嘲,盖以其父 忠宪公 见在政路也。”

题名

(1) 题目名称,写作、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

(2) 写上姓名作为标记

对联、题名。——明· 魏学洢《核舟记》

请题名留念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新政

新的政策

参预新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故交

旧友,老朋友,老相识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唐· 卢照邻《羁卧山中》

故旧不遗, * 不偷。——《论语·秦伯》(不偷:不薄,厚道)

忘情

(1)

(2) 失神;无动于衷

不能忘情

(3) 不能节制感情

忘情地欢唱

自明

不需证明,不言而喻

公开

(1)

(2) 不限定参加者、特属某集团或某范畴

公开性

(3) 业余的和专业的竞争者都可以加入

网球公开赛

(4) 不同级别的竞争者都可以参加

公开拍卖

(5) 完全不隐蔽

公开的全面战争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