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作者:刘黻 朝代:宋代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原文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
元气无奇耦,鱼跃茑自飞。
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
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
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诗词问答

问: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刘黻
问: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黻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俯察

(1).俯首察看。 汉 张衡 《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三国 魏 曹丕 《短歌行》:“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於是俯察旁罗,登臺升库。”

(2).下察,垂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伏乞陛下特开睿鉴,俯察愚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圣祖 仁皇帝 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温旨褒奬。”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真机

(1).玄妙之理;秘要。 唐 杨巨源 《送淡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野烟秋火苍茫远,禪境真机去住閒。” 宋 陈师道 《和贾耘老春晚》诗:“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閒处得真机。”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论诗,举其大要,未尝喋喋以泄真机,但恐人小其道尔。”

(2).真正的动机、目的。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

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奇耦

亦作“ 奇偶 ”。1.单数和双数。《易·繫辞下》:“阳卦奇,阴卦耦。”《鹖冠子·能天》:“奇耦,数也,不可增减也。”《孔子家语·本命》:“一阳一阴,奇偶相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揲蓍之法,用老阳老阴多少之数求之,即偏而不均;若以奇耦之数求之,最为精妙。”

(2).比喻命运的坎坷与顺利。 金 杨叔玉 《枕上》诗:“遭逢有奇耦,才用随巧拙。”

(3).诗文中以骈俪为耦,错综为奇。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隻,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 明 杨基 《梁园饮酒歌》:“五龄琢句对虚实,联青儷黄配奇耦。”

鱼跃

(1) 鱼跃出水面

鱼跃有时可预兆自然变异

(2) 像鱼那样跳跃

他一个鱼跃,将球扑住

神圣

(1) 指天圣;神灵

岂有神圣之前鬼怪公然出现者!

“龙王”在中国的旧传说中是会降雨的神圣之一。——《求雨》

(2) 极为崇高、庄严

神圣事业

严萍第一次看到这神圣的农民革命的图景。——《反割头税的斗争》

(3) 帝王的尊称

丽哉神圣,处于玄宫。——《文选·羽猎赋》

中域

(1).宇内,国中。 汉 张衡 《温泉赋》:“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

(2).犹言中原地区。 三国 魏 曹丕 《柳赋》:“伊中域之伟木兮,瑰姿妙其可珍。”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 长卿 之儔,过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晋书·华谭传》:“秀异固产於方外,不出於中域也。”

动心

指思想情感发生变化;意志动摇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逊志

(1).虚心谦让。 宋 孔文仲 《制科策》:“古之圣贤,屈己执谦,和颜逊志。” 清 陈确 《学谱》:“学务逊志下人,随处求益。”

(2).顺心,迎合心意。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 仲尼 不諫,惧将困於妇言; 叔孙 诡辞,畏不免於虎口。故明王审逊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谓忠,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之二:“愿听逆耳之言,勿受逊志之语。”

众有

万物。《尹文子·大道上》:“大道不称,众有必名。” 厉时熙 注:“众有,指万物。” 晋 孙楚 《石人铭》:“大象无形,元气为母;杳兮冥兮,陶冶众有。”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从 庄生 则万物自细,归 老氏 则众有皆无。”

万微

(1).犹万几。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参万微之景业,升九序之康歌。”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臣等猥以一介,获览万微。”参见“ 万几 ”。

(2).指万物变化之迹兆。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一:“盖闻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胞与

“民胞物与”之省。犹言泛爱一切人与物。语出 宋 张载 《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第圣人之道,胞与为怀,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叶圣陶 《乡里善人》:“夫胞与之怀,圣贤所向,而君行若此,谓之乡里善人,谁曰不宜。”参见“ 民胞物与 ”。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游泳

(1)

(2)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人以各种不同姿势划水前进

(3) 在水中或水面游动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皇极

(1).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书·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孔颖达 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昔在上圣,唯建皇极,经纬天地。”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夫子六经,皇极之能事毕矣。”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极以蒞万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极居中,而‘五’之本身复具有中数。”

(2).指皇位。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至於 世祖 ,遂享皇极。”《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废帝为 东海王 ,以丞相録尚书事 会稽王 昱 统承皇极。”《旧唐书·外戚传·武承嗣》:“皇极者,域中之大寳,必顺乎天命。”

(3).指皇帝。《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司马贞 述赞:“姊配皇极,身尚 平阳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向若 林父 诛, 陈平 死, 百里 不用, 晏婴 见逐,是 晋 无 赤狄 之土, 汉 无皇极之尊, 秦 不併 西戎 , 齐 不霸 东海 矣。” 清 屈大均 《洗象行》:“晓披瓔珞朝皇极,秋驾鑾舆出喜峰。”

(4).指皇室。《晋书·桓玄传》:“先臣蒙国家殊遇,姻婭皇极。”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庐陵王诔》:“託体皇极,衔怨至尽。”《宋书·谢晦传》:“ 羡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婭皇极。”

(5).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新唐书·五行志一》:“ 向 为《五行传》,乃取其五事,皇极、庶证附於五行以为八事。”《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而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莫不各有成书。”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二○五:“自言 郭璞 终皇极,讲见天心待杀身。”

(6).宫殿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职掌 皇极 、 建极 、 中极 、 武英 、 文华 殿庭、楼阁、廊廡洒扫之役。”参见“ 皇极殿 ”。

(7).旧时教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严 * 》:“今世之所谓白莲、无为、皇极、大乘、洪阳、螺祖诸教,皆奸人所创之 * 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