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望日泛舟鹅塘感坡翁后赤壁赋有作

作者:马廷鸾 朝代:宋代

原文

浮浮短艇水风微,一枕清溪绕曲崎。
篷底鎔金斜日碎,天边散绮暮霞尺。
霜凝水落黄泥坂,月小山高赤壁矶。
等是初冬一风景,感今怀昔自歔欷。

诗词问答

问:《十月望日泛舟鹅塘感坡翁后赤壁赋有作》的作者是谁?答:马廷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马廷鸾的名句有哪些?答:马廷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浮浮

(1).水或雨雪盛貌。《诗·大雅·江汉》:“ 江汉 浮浮,武夫滔滔。” 朱熹 集传:“浮浮,水盛貌。”《诗·小雅·角弓》:“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南朝 齐 谢朓 《雪赋》:“蔼蔼浮浮,瀌瀌奕奕。”

(2).气上升貌。《诗·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毛 传:“浮浮,气也。” 宋 苏轼 《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亦间佐以酱乾生瓜子小果碟、酥烧饼……糖油馒首,叟叟浮浮,咄嗟立办。”

(3).流动貌。《楚辞·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王逸 注:“浮浮,行貌。” 宋 范成大 《湘潭》诗:“风吹江沫浮浮去,谁在沙头闭户閒?”

短艇

小船。 唐 罗邺 《流水》诗:“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羣。” 宋 陆游 《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词之三:“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閒采蓴。”

一枕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篷底

谓船篷之下。指船舱。 唐 杜牧 《独酌》诗:“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唐 杜荀鹤 《溪兴》诗:“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甌篷底独斟时。”

斜日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阴。” 宋 王安石 《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飞絮晚悠颺,斜日波纹映画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行人於斜日将堕之时……涕不可仰。”

天边

无限的空间

你从哪里来的,亲爱的小东西?从天边来到这里

散绮

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浄如练。” 元 姚燧 《江梅引·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词:“暮霞散綺 楚 天外,几片轻飞。”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春来 云梦 天似水,水边楼阁参差,十二雕阑霞散綺。”

暮霞

晚霞。 南朝 梁 江淹 《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虚堂起青蔼,崦嵫生暮霞。”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雨过远山出,江澄暮霞生。” 清 杜濬 《茶喜》诗:“露气澂秋水,江天卷暮霞。”

水落

(1).水位下降。《尔雅·释诂下》“汱、浑、陨,坠也” 晋 郭璞 注:“汱、浑,皆水落貌。” 唐 刘长卿 《浮石濑》诗:“石横晚瀨急,水落寒沙广。” 宋 苏轼 《题南溪竹上》诗之一:“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沉从文 《新景与旧谊·新湘行记》:“正当深冬水落时,边沿许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头。”

(2).方言。檐沟。 茅盾 《三人行》一:“从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细雨。檐前洋铁水落琮琮地响,调子很柔软。”

黄泥坂

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东。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二客从予,过 黄泥之坂 。” 清 王士禛 《送叶井叔归樊上》诗之三:“断岸 黄泥坂 ,寒江千尺流。”

月小

(1).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竹书纪年》卷上:“﹝ 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2).指公历只有三十天的月份。公历每年四、六、九、十一这四个月为小月,均三十天;二月平年二十八天,闰年二十九天。参见“ 月大 ”。

赤壁矶

见“ 赤鼻磯 ”。

等是

同样是;都是。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等是人也,背辙失路,蹭蹬长往,而永没九地,可不悲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但 载 ( 元载 )贪甚,等是死,而 载 不如吾,吾得死於忠耶。”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元 刘因 《人月圆》曲:“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臺, 太行 如礪, 黄河 如带,等是尘埃。”

初冬

入冬的头一个月,即阴历十月

风景

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风景秀丽

感今怀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艺文类聚》卷三八引 晋 潘岳 《为诸妇祭庾新妇文》:“髣髴未行,顾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抚存悼亡,感今怀昔。”亦作“ 感今惟昔 ”、“ 感今思昔 ”。 晋 卢谌 《赠刘琨》诗:“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宋 刘珙 《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歔欷

哀叹抽泣声

歔欷流涕。——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