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毕进士

作者:孙应时 朝代:宋代

悼毕进士原文

磨励灯前志,澜翻笔底春。
果题新进士,归悦太夫人。
更值千金产,悬需五鼎珍。
茫茫竟何往,一念忍忘亲。

诗词问答

问:悼毕进士的作者是谁?答:孙应时
问:悼毕进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应时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应时名句大全

孙应时悼毕进士书法欣赏

孙应时悼毕进士书法作品欣赏
悼毕进士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磨励

见“ 磨礪 ”。

前志

(1).前人的记述。《左传·成公十五年》:“ 子臧 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国语·晋语六》:“夫 成子 导前志以佐先君。” 三国 魏 曹植 《学官颂》:“ 由 也务学,名在前志; 宰予 昼寝,粪土作诫;过庭子弟,《诗》《礼》明记。”

(2).往昔的志向。 唐 李白 《颍阳别元丹邱之淮阴》诗:“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唐 许浑 《寄契盈上人》诗:“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3).前人的志向。《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 宋 苏辙 《陈述古舍人辞庙文》:“慨然顾瞻,思继前志。”

澜翻

(1).亦作“ 澜飜 ”。水势翻腾貌。《宣和画谱·董羽》:“﹝ 董羽 ﹞画水於玉堂北壁,其汹涌澜飜,望之若临烟江絶岛间。”

(2).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唐 韩愈 《记梦》诗:“絜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閒。” 宋 苏轼 《戏用晁补之韵》:“知君忍飢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穀。”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君合葬墓志铭》:“先母授二子书,澜翻成诵,乃令就塾。”

(3).形容笔力或文章气势奔放跌宕。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苏 黄 米 薛 笔势澜翻,各有趋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东坡 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金圣叹》:“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虚斋兀坐訥不言,文词脱手如澜翻。”

笔底

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进士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太夫人

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太夫人已不幸。——《汉书·李文苏建传》

上书太夫人。——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五鼎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