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山泽原文

我本山泽人,散诞傲簪裳。
宦游五十年,天遣还农桑。
东阡南陌间,吾亦爱吾乡。
楚祠坐秋社,隋寺观夜场。
醉迷采苍耳,旅饭炊黄粱。
自疑太古民,百年乐未央。
有时闲暇时,颇复诵老庄;亦尝游岷峨,略闻度世方。
气为东道主,主安客自长。
却后五百年,见我灞城旁。

诗词问答

问:山泽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山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山泽书法欣赏

陆游山泽书法作品欣赏
山泽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本山

(1).佛教语。对各宗派传法的中心寺院之称。也叫本寺,下属各寺称为末寺。 晋 慧远 《万佛影铭》:“共立此臺,拟像本山。”

(2).此山。《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与我独厚。”

泽人

(1).古代管理草泽地区的官。《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泽人纳材苇。”

(2).居住在湖区的人。《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斵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吕氏春秋·上农》:“泽人不敢灰僇。”

散诞

(1) 悠闲自在;舒心

到园子里散诞

(2) 放诞不羁

簪裳

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宋 苏辙 《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业,早与簪裳,遭遇先朝,荐更烦使。”

宦游

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遣还

犹遣返。谓遣送回原来的地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司命一日误召 武陵 女子 李娥 ,今得遣还。”一本作“ 遣返 ”。

农桑

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指农作物和桑树。

南陌

南面的道路。 南朝 梁 沉约 《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 洛阳 南陌头。”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诗:“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驂騑。” 清 宋琬 《舟中怀米吉土作长歌寄之》:“西郊芳草梨花岸,南陌春风明月轮。”

楚祠

(1).指 汉 韩信 的祠庙。 信 曾被封为 楚王 ,故称其祠为 楚 祠。 前蜀 韦庄 《题淮阴侯庙》诗:“满把椒浆奠 楚 祠,碧幢黄鉞旧英威。能扶 汉 代成王业,忍见 唐 民陷战机?”

(2).指 西楚霸王 项羽 的祠庙。 宋 陆游 《避暑近村偶题》诗:“ 楚 祠草合三叉路, 隋 寺苔侵半折碑。”自注:“ 项羽庙 在 项里 。”

秋社

(1).古代秋季祭祀土神的日子。 唐 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十一:“春风吹送廊廡间,秋社驱将嵌孔里。”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二社日》:“《统天万年历》曰: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 宋 陆游 《秋夜感遇》诗之二:“牲酒赛秋社,簫鼓迎新婚。” 明 高启 《江村乐》诗之四:“秋社未开緑醖,夜炊初碓红粇。”

(2).近代南社诸人为纪念 秋瑾 在 西湖 结集的诗社。 柳亚子 《浙游杂诗》之二三:“秋雨秋风访秋社, 秋心楼 上望 西湖 。”

寺观

寺和观的统称

夜场

晚场

醉迷

因酒醉而迷糊不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若早是醉迷,又望坑而行,必见颠坠。” 宋 吴文英 《浣溪沙·陈少逸席用联句韵有赠》词:“湖上醉迷 西子 梦,江头春断倩离魂。” 茅盾 《子夜》三:“ 吴少奶奶 便像醉迷似的扑在 雷参谋 胸前,她的脸恰靠在 雷参谋 肩头。”

苍耳

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夏开花,绿色,果实倒卵形,有刺。荒地野生。茎皮可取纤维,植株可制农药;果实称“苍耳子”,可提取工业用的脂肪油,亦可入药。 宋 陆游 《山园草间菊数枝开席地独酌》诗:“君不见诗人跌宕例如此,苍耳林中留 太白 。”

黄粱

(1).粟米名。即黄小米。《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黄粱出 蜀 、 汉 , 商 、 浙 閒亦种之,香美逾於诸粱,号为竹根黄。”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寇宗奭 曰:“黄粱白粱,西 洛 农家多种,为饭尤佳,餘用不甚相宜。”

(2).同“ 黄粱梦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陈媿斋 师召 在 南京 ,尝有梦中诗寄予,予戏答之曰:‘举世空惊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説,説向痴人梦转长。’” 明 张煌言 《卜天种昼寝戏成》诗:“新秋萧颯北窗凉,一枕 羲皇 梦亦长。试问 漆园 蝴蝶影,可曾逆旅闹黄粱。” 毛 *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太古

最古老的时代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乐未央

“长乐未央”的略语。犹言永远欢乐,欢乐不尽。 汉 代常用的吉祥语。当时的瓦当上多饰有“长乐未央”的文字阳纹。 汉 初并以“长乐”、“未央”为宫殿名。 晋 傅玄 《相和歌·秋胡行》:“母立呼妇来,欢情乐未央。”《隋书·音乐志下》:“基同北辰久,寿共南山长。黎元鼓腹乐未央。”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暇时

空闲的时间。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汝可即回,暇时仍往 懋勤殿 编纂‘石渠宝笈’。”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内阁掌故宜有专书》:“﹝ 名灃 ﹞暇时因杂辑羣籍中自 唐 迄 明 省名官判,建置沿革,手抄已成尺许,将命名曰‘中书旧事考’。”

老庄

(1). 老子 和 庄子 的并称。 春秋 、 战国 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 老子 、 庄子 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 老 庄 并提,始于 汉 ,盛于 魏 晋 以后。《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跡,察祸福利害之反,考验乎 老 庄 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窃慕古人之所志,仰 老 庄 之遗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託好 老 庄 ,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 老 庄 之作, 管 孟 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序》:“觉 周 孔 之犹迷,知 老 庄 之未悟。”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七十二大贤,三千小猕猴,包办 中华 教育界, 老 庄 无分吃猪头。”

(2).方言。庄稼人。 萧红 《生死场》七:“只有布匹贵,盐贵。慢慢一家子连咸盐都吃不起啦!地租是增加,还叫老庄活不活呢?”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度世

(1).犹出世。谓超脱尘世为仙。《楚辞·远游》:“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担撟。” 洪兴祖 补注:“度世,谓僊去也。”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思长生而度世。”

(2).超度世人。《宣和遗事》前集:“陛下更须建灵寳大斋,清坛宇,其时必有真仙度世。”

(3).活在世上。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车四道人》:“某乃 车四 也,赖公脱此大厄,又可活一甲子,已度世第三次矣。”

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因郑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唐·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却后

亦作“却后”。犹过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却后数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壻身名宦,尽不减 嶠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却后七日,当还本生。”

五百

(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后汉书·宦者传·曹节》:“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从求之,五百不敢违。” 李贤 注引 韦昭 《辩释名》:“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中以驱除也。”

(2).执杖行刑。《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言不逊顺…… 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与 后主 有私,呼五百挝 胡 。”《续通典·职官十五》:“五百本为执楚导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后皆无此职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