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作者:杜安世 朝代:宋代

玉楼春原文

玉烛光明正旦好。
斗柄东回春太早。
岭寒犹锁去年梅,江暖新催今岁草。
蜀国熙熙冬令杪。
更喜寿阳新梦觉。
玉杯齐举乐音谐,遥想金阶天仗晓。

诗词问答

问:玉楼春的作者是谁?答:杜安世
问:玉楼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玉楼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杜安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杜安世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烛光

(1) 烛炬的亮光

(2) 发光强度的旧单位。现改用“坎德拉”

明正

(1).辨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

(2).公开惩处。正,治罪。《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亲动手的奸徒,若不明正其罪,被害寃魂何时瞑目?”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 盛 因抹去冒头所谓‘诬陷大臣,擅开边衅’,及终所谓‘明正 观 罪,以为进言虚妄者之戒’等语。”参见“ 明正典刑 ”。

(3).见“ 明证 ”。

斗柄

构成北斗柄部的三颗星

回春

(1) 冬去春来,草木重生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苏轼《浪淘沙·探春》

(2) 比喻医术高明或药物灵验,能把重病治好

(3)

(4)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准面的地形或景观重新发育幼年地貌

(5) 河流重新发生侵蚀作用

(6) 壮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今岁

指今年

今岁是个丰收年

蜀国

泛指 蜀 地。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 华阳 曾子 ,鼓篋来游; 蜀国 颜生 ,抠衣请学。” 唐 刘得仁 《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诗:“ 蜀国 烟霞开,灵山水月澄。”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何处游女, 蜀国 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綉罗金缕。”

熙熙

(1) 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冬令

(1) 冬季

(2) 冬季的气候

春行冬令(春天的气候像冬天)

梦觉

(1).犹梦醒。《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元 张逊 《水调歌头》词:“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 并州 。” 明 李开先 《喻意》诗:“梦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热来尝。忽听鷄声惊梦觉,鼻内犹闻酒气香。”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玉杯

见“ 玉杯 ”。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记·孝文本纪》:“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 南朝 齐 谢朓 《金谷聚》诗:“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锦席高云凉。” 清 吴伟业 《元夕》诗:“ 长信 玉杯簪戴胜, 昭阳 银烛擘空侯。”

(2).《汉书·董仲舒传》:“説《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復数十篇。” 颜师古 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泛称重要著作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清 纳兰性德 《茅斋》诗之二:“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

(3).牡丹的一种。 唐 裴潾 《白牡丹》诗:“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别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注:“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

举乐

奏乐。《礼记·曾子问》:“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韩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宋史·礼志二八》:“丧家輒举乐者,谴伶人。”

遥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遥想当年

金阶

亦作“ 金堦 ”。 1.黄金的台阶。《神异经·西北荒经》:“东北大荒中有金闕,高百丈,中有金阶两闕,名天门。” 三国 魏 曹操 《气出唱》诗:“乃到 王母臺 ,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2).帝王宫殿的台阶。 唐 王涯 《宫词》之二:“欲得君王一回顾,争扶玉輦下金阶。”《宣和遗事》前集:“﹝殿头官﹞踏着金阶,口传圣旨。”《醒世恒言·陈孝基陈留认舅》:“读书箇箇望公卿,几人能向金堦走?”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并不要许多工夫,就望见六个人向金阶趋进。”

(3).朝廷的代称。 唐 李远 《赠殷山人》诗:“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阶。” 清 洪昇 《长生殿·剿寇》:“把军书忙裁,忙裁,捷奏报金堦,捷奏报金堦。”

天仗

(1).天子的仪卫。借指天子。 唐 沉佺期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诗:“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2).天子狩猎用的兵仗器械。 唐 李白 《大猎赋》:“乃使神兵出于九闕,天仗罗于四野。”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 杖 ”。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何不取天仗,压制羣魔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