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灿

作者:谭处端 朝代:元代

神光灿原文

茫茫苦海,逐浪飘沦,痴如蜂蜜蛾灯。
一向迷迷,妻妾儿女恩情。
遭他恁般系绊,限临头、独赴泉冥。
如省悟,弃浮华恩爱,处静修行。
细细尘情疏减,渐栖心养气,隐迹埋名。
淡饭粗衣,默默保炼灵明。
迤而真人现也,向无中、金玉成形。
大丹熟,这一灵真性,记记存存。

诗词问答

问:神光灿的作者是谁?答:谭处端
问:神光灿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神光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谭处端的名句有哪些?答:谭处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茫茫苦海

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苦海:苦难深重如海。无穷无尽的苦难。

飘沦

(1).飘泊沦落。 唐 骆宾王 《浮查》诗序:“一坠泉谷,万里飘沦,与波浮沉,随时逝止。”

(2).颓丧消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四:“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蜂蜜

各种蜜蜂用花蜜在蜜囊内酿制的一种甜粘物质,储藏在巢内冬天充作幼虫或整个蜂群蜜蜂的食物;富含营养,可用来冲饮或加工糖果。中药入药,主治便秘、咳嗽等症

一向

(1) 向来;从来

(2) 表示行为、情况从上次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老陈一向好哇!

(3) 过去的某一段时期

你这一向进步不小吧

迷迷

(1).迷惑。《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迷迷然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图 《春愁赋》:“燕泥滴滴而簷坏,蛛网迷迷而帐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两日迷迷不好,正在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眯 ”。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他作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地笑着。” 沉从文 《边城》十九:“想起二老说的话,不由得迷迷的笑着。”

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恩情

施惠人给受惠人的好处,恩惠情谊

恁般

这样;那样。《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惜恁般一块玉,如何将来只做得一副劝杯!” 元 孙季昌 《粉蝶儿·怨别》套曲:“困腾腾眼倦心迷,却原来害相思恁般滋味。”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黄粱恁般难熟?”《镜花缘》第八回:“你既恁般立意,俺也不敢相拦。”

系绊

为某种原因所约束

临头

危机时刻

事到临头,我们要冷静

泉冥

冥世,阴间。 明 李东阳 《荷木坪二十韵》:“安能耀泉冥,庶用表里宅。”

省悟

同“醒悟”

老魔方然省悟道:“没有别人,断乎是孙悟空那贼。”——《西游记》

浮华

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

浮华的生活

恩爱

亲热,夫妻之间的亲热和情爱,也指深厚的感情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细细

(1).轻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宋 晏殊 《清平乐》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

(2).仔细。 宋 苏辙 《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 赵树理 《登记》:“ 小飞蛾 呢?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

(3).缓缓。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杨朔 《风暴》:“时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细细地落。”

(4).密密。 宋 苏轼 《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尘情

犹言凡心俗情。 唐 王勃 《七夕赋》:“鄙尘情於春念,拟仙契於秋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早见了瑶华儿女貌,凡心难咽,尘情顿起,归去路迢迢。” 清 陈维崧 《红林擒近·咏佛手柑》词:“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栖心

亦作“栖心”。犹寄心。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若质乎中人之性,运乎在用之质,而栖心古烈,拟足公涂。”《晋书·陆云传》:“伏见将军舍人同郡 张赡 ,茂德清粹,思器深通。初慕圣门,栖心重仞,启涂及阶,遂升枢奥。” 唐 白居易 《病中诗序》:“余早栖心释梵,浪跡 老 庄 ,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云笈七籤》卷一○一:“散形灵霞之烟,栖心霄霞之境。”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归装纔解,又向天涯,郎君消洒。非关薄倖,栖心物外,兵戈连四海,还愁路阻 江 淮 。”

养气

(1) 培养品德;涵养意志

(2) 儒家指修养心中的正气;道家指炼气。即培养先天的元气

隐迹埋名

(1) 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2) 亦作“隐迹藏名”

淡饭

亦作“ 淡飰 ”。简单、不讲究的饭食。 晋 王献之 《东近帖》:“若 献之 弊于淡飰,饮得春风,气惛乱言,故欲热,復食酒,为腹可耳。” 宋 陆游 《病思》诗:“数匙淡饭支残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明 高明 《琵琶记·勉食姑嫜》:“只得安排一口淡饭,与公婆充飢。”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默默

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灵明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金玉

(1).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杜甫 《黄河》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2).比喻珍贵和美好。《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成形

(1) 形成

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

(2)

(3) 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

使玻璃成形

(4) 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

大便成形

(5) 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

成形外科

骨成形术

一灵真性

指灵魂。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万里龙廷,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西游记》第八回:“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仁 ﹞一日祷告毕,睡倒在廊簷下,一灵真性被殿前 灵派侯 摄去,问他终日埋天怨地的缘故。”

记存

挂念关注。 宋 文同 《贺洪雅知县陈秘丞状》:“遽承占问之及,良荷记存之深。” 明 赵南星 《答王锺嵩书》:“南北各天,数枉记存,何殷殷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