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水灌河(得方字八韵乡试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百川灌河至,河伯喜阳阳。

极望无涯涘,通流合渺茫。

马牛浑不辨,鸥鹭若为翔。

尽美谓超类,安知有大方。

东行因到海,北面乃惊洋。

既叹旋思殆,难穷固莫量。

庶堪语理道,惟在反真常。

满损谦受益,虞书已道详。

诗词问答

问:《赋得秋水灌河(得方字八韵乡试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一百

2. 得方字八韵乡试题

参考注释

百川灌河

河:黄河。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河伯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庄子·秋水》:“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释文:“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因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为水神

喜阳

趋向或适应于阳光

极望

远望,尽目力所及

极望之不可见矣。——明· 顾炎武《复庵记》

涯涘

(1).水边;岸。《庄子·秋水》:“今尔出於涯涘,观於大海。”《西京杂记》卷六:“ 昆明池 中有戈船楼船……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盖,照灼涯涘。” 南朝 梁 沉约 《与范述曾论竟陵王赋书》:“夫渺汎沧流,则不识涯涘。” 宋 王禹偁 《谢圣惠方表》:“窥天愈觉於高明,观海莫知其涯涘。”

(2).边际;界限。 南朝 齐 谢朓 《辞随王笺》:“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髮晞阳,未测涯涘。”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后世之士不务守经合道而好论其变化,渺茫不见涯涘。” 明 高攀龙 《侪鹤赵先生小传》:“先生磊落英迈,卓然物表,了无盖藏,浑无涯涘。”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先生於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一个人在马路上从狭隘的深蓝天空里看看群星,慢慢的向前行走,一边作些漫无涯涘的空想。”

(3).引申为尽头。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綆短汲深,诚未达於涯涘。”

(4).限量;穷尽。《朱子全书》卷四:“吾辈不用有忿世疾恶之意,当常自体此心,宽明无係累,则日充日明岂可涯涘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盖其学力深厚,不可涯涘。” 明 宋濂 《<莆田四如先生黄公后集>序》:“则其所著皆六经六微,所宣皆天地之秘,诚有未易涯涘者。” 孙中山 《实行裁兵宣言》:“吾民馨香之祷,岂有涯涘?”

通流

(1).指通行。《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本经训》:“ 江 淮 通流,四海溟涬。”《南史·夷貊传上·西南夷》:“水陆通流,百贾交会。”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开渠港五百餘里,漕輓通流,灌注一郡。”

(2).谓货物流通。《荀子·王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既免征税,而脚钱又轻,故物货通流。”

(3).往来走动,交往。 吴汝纶 《<孔叙仲文集>序》:“ 梅 曾 二家宾客相通流。”

渺茫

(1) 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一别音容两渺茫。——白居易《长恨歌》

(2) 烟波辽阔的样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马牛

(1).马和牛。《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 唐 韩愈 《获麟解》:“然麟之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尊堂病废,不能理家人生产;弟坐食,一无所操作,贤夫妇何为作马牛哉!” 蒋智由 《有感》诗:“凄凉读尽 * 史,几箇男儿非马牛!”

若为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尽美

极美;完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晋 陆云 《与平原书》之五:“《咏德颂》甚復尽美,省之惻然。” 唐 孟郊 《投所知》诗:“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参见“ 尽善尽美 ”。

大方

(1)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

(2) (举止)自然不俗气;无拘束

他举动活泼;说话很大方爽快

(3) 衣着适当

她的一个肩带往下拖垂,用美国的标准来说,使她倒显得很大方

(4) 大道理

北面

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北面而事之。——《资治通鉴》

穷固

(1).谓穷凶顽恶。《国语·鲁语上》:“夫 莒太子 杀其君,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

(2).指不肖而鄙陋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

理道

(1).道理;理法。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还宫已数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门,诚为不知理道。” 严复 《论世变之亟》:“ 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2).理政之道。 唐 韩偓 《朝退书怀》诗:“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钱鏐 ﹞迨於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3).指文章的义理。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文士轻薄不顾理道,有甚害义者。”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淮府册封副使》诗序:“文学足以考据理道,才略足以酬应事变。”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陈公 ﹞为古文学,得於 桐城 姚姬传 先生;扶植理道,宽朴博雅。”

真常

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谦受益

谓谦虚会得到益处。《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 《革命长者和良师益友》:“ 林老 经常引用‘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来与我们共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