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以上上清太玄集卷七

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代

原文

一笠一蓑堪倚靠。
波光曲岸垂钩钓。
**浮卮自频告。
高吟笑。
尽教人道渔家傲。
独弄无弦琴一操。
个中始觉知音少。
江月盈山空相照。
谁登晃。
蟾宫唯我亲曾到。

诗词问答

问:《渔家傲 以上上清太玄集卷七》的作者是谁?答:侯善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善渊的名句有哪些?答:侯善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倚靠

(1) 靠凭

倚靠门户

(2) 依赖;依靠

终身的倚靠

波光

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 顾夐 《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 刘基 《菩萨蛮·越城晚眺》词:“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綺罗。”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

垂钩

(1).犹垂钓。 唐 李沛 《四水合流》诗:“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鉤。” 清 顾炎武 《江上》诗之二:“江风吹回波,垂鉤鱼不上。”

(2).谓木不揉治而自圆曲。古代常附会为太平的祥瑞。《礼记·礼运》“山出器车” 唐 孔颖达 疏:“《礼纬斗威仪》云:‘其政大平,山车垂鉤。’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鉤,不揉治而自圆曲。’”

高吟

(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綬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蚂蚁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却在枝头高吟,一面还笑蚂蚁俗。”

(2).高妙的吟唱。《文选·嵇康<琴赋>》:“慕 老童 於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刘良 注:“ 泰容 , 黄帝 乐师,故慕而钦之,以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

尽教

听凭,不管。 宋 刘克庄 《乍归》诗之九:“格力穷方进,功夫老始知。儘教人贬驳,唤作 岭南 诗。” 明 贾仲名 《耍鲍老·元宵赏灯》套曲:“玉斝金尊鬭相招,儘教他天渐晓。”

人道

(1) 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2) 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相对的概念。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

渔家傲

(1).词牌名。因 宋 晏殊 《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仄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 回同客人 。” 清 沉大成 《玉兰泉舍人三泖渔庄图》诗之四:“从今翻作《渔家傲》,细雨斜风尽入诗。”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而以南曲为常见,属中吕宫。其字句格律有与词牌同者,用作引子;与词牌不同者,用作过曲。

无弦琴

同“无絃琴”。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無絃琴:没有弦的琴。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不解音律,而蓄无絃琴一张,每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唐 白居易 《夜凉》诗:“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絃琴一张。”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奉和二韵》之一:“中丞独儒雅,示抚无絃琴。”

一操

犹言一次;一趟。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你和他打了这一操,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个中

此中;其中

个中消息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江月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张说 《赠赵侍御》诗:“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明 周致尧 《西津夜泊》诗:“卧听海 * 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昼,北雁征霜候。”

(2).江中的月影。 唐 杜甫 《漫成》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宋 赵汝愚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清 许廷鑅 《湘帆图》诗:“醉来长啸 湘 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

空相

(1).佛教语。假象;幻象。《思益经·菩萨无二品》:“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随如是知,名为漏尽。” 金 王若虚 《文辨一》:“既乃破之以空相之説,而以为不必存。” 苏曼殊 《本事诗》之十:“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2).指真空的本体。《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

(3).复姓。 商 后有 空相氏 。见《通志·氏族五》。

蟾宫

(1).月宫;月亮。 唐 许昼 《中秋月》诗:“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岁月易推迁,倏尔经年,又是秋之半,蟾宫几缺圆。”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红楼梦竹枝词》:“镇日蟾宫锁不开,紫云何日上瑶臺。”

(2). 唐 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 南唐 李中 《送黄秀才》诗:“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陶副车求荐见忌》:“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一声霹靂乾坤撼,看蟾宫步,雁塔名,琼林宴,八珍异饌天厨荐。”越剧《二度梅》第四场:“我与你夫妻南北离天涯,愿你蟾宫著锦袍。”参见“ 蟾宫折桂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