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回道中作

作者:强至 朝代:宋代

横溪回道中作原文

赤云蔽层霄,旱日作炎酷。
解带荫广厦,肤汗发如沐。
世无广寒宫,何地避蒸溽。
嗟嗟尚未已,里胥报甚速。
云有邑顽民,饮酒溢鼠腹。
半酣张空拳,中者致殒踣。
甲令著定宪,继踵当视覆。
驱车不敢缓,冒暑走山曲。
敝盖无丈阴,托庇何跼促。
因思古贤宰,民鲜犯鞭扑。
子贱弗下堂,政务自清肃。
顾予今何人,为治乃不淑。
民既冒重辟,已亦苦匍匐。
胡不树善治,泰然处华屋。

诗词问答

问:横溪回道中作的作者是谁?答:强至
问:横溪回道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强至的名句有哪些?答:强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层霄

(1).高空。 晋 庾阐 《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唐 李白 《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

(2).指云气。 宋 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炎酷

盛暑;酷热。 唐 左牢 《蝉蜕赋》:“於以警素秋,於以戒炎酷。”《三国演义》第八八回:“南方之地,分外炎酷,军马衣甲,皆穿不得。”

解带

(1).谓出仕。语出《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李贤 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属吾人之解带。”

(2).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深谓 备 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唐 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诗:“谁能讎校閒,解带卧吾庐。” 宋 梅尧臣 《西禅院竹》诗:“解带欲忘归,壶觴欢自足。”

广厦

高大的房屋

广寒宫

传说 唐玄宗 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唐 鲍溶 《宿水亭》诗:“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 广寒宫 里宿。”《宣和遗事》前集:“若到 广寒宫 ,须有一万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童导入 广寒宫 ,内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

蒸溽

(1).闷热而潮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苏太史 《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 灵岩 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

(2).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尚未

至今未曾;还没有。 

例句: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士都败没了,贵统领布塞闻已战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里胥

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顽民

(1).本指 殷 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 周 朝统治的人。《书·毕命》:“毖 殷 顽民,迁于 洛邑 ,密邇王室,式化厥训。” 孔 传:“惟 殷 顽民,恐其叛乱,故徙於 洛邑 ,密近王室,用化其教。”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 武王 克 商 ,迁九鼎于 洛邑 ,义土犹或非之。’义士即《多士》所谓‘迁 殷 顽民’者也。由 周 而言,则为顽民;由 商 而论,则为义士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殷 人被征服了以后事实上是作了奴隶,他们算是受尽了轻视和虐待的, 周 室的人称他们为‘蠢 殷 ’,称他们为‘顽民’,一直到 春秋 战国 的时候都还把他们的后人当蠢人看待。”后泛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人。 宋 欧阳修 《晋祠》诗:“顽民尽迁高垒削,秋草自緑埋空垣。” 清 戴名世 《王学箕传》:“况 明 统三百年之久,岂可无一义士,四海之大,乃不许有一顽民哉!”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 洪 杨 又闹起来了。”

(2).愚妄不化的人。 唐 欧阳詹 《回鸾赋》:“于时厥有顽民,从愚至逆。”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健讼之误》:“凡谓顽民好讼者,曰‘嚚讼’,曰‘终讼’,可也。”《老残游记》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

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半酣

指已喝了一半程度,还未尽酒兴的样子

酒至半酣,越发想喝

空拳

(1).徒手;空手。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戍卒 陈胜 ,无将帅之任,师旅之众,奋空拳而破百万之师。” 唐 元稹 《论西戎表》:“寇至则卒伍被甲而乘城,野人空拳以应敌。”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只想拿空拳打他。”

(2).谓无所擒获。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浦鸥防碎首,霜鶻不空拳。” 宋 梅尧臣 《鳲鸠赋》:“下无全物,落不空拳。”

(3).见“ 空弮 ”。

甲令

第一道法令;朝廷颁发的重要的法令。《汉书·韩信彭越等传赞》:“唯 吴芮 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絶。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 颜师古 注:“甲者,令篇之次也。”《宋书·庐江王祎传》:“朕应天命,光宅四海……永垂画一,著于甲令。”《易·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唐 孔颖达 疏:“甲者创制之令者,甲为十日之首,创造之令,为在后诸令之首,故以创造之令谓之甲。故 汉 时谓令之重者,谓之甲令,则此义也。”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国家崇奬名节,风励流俗,著之甲令。”

继踵

(1).接踵,前后相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及二人羈旅入 秦 ,继踵取卿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 唐 胡曾 《咏史诗·五湖》:“不知 范蠡 乘舟后,更有功臣继踵无?”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如 李成 、 关仝 、 范宽 、 董源 之迹, 徐熙 、 黄筌 、 居寀 之踪,前不籍师资,后无復继踵者。” 闻一多 《冬夜评论一》:“他们喊道:‘诗坛空气太沉寂了!’于是《冬夜》、《草儿》、《湖畔》、《蕙的风》、《雪朝》继踵而出。”

(2).形容人多。《晏子春秋·杂下九》:“ 临淄 三百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唐 皇甫湜 《编年纪传论》:“自 汉 至今,代以更八,年几歷千,其间贤人摩肩,史臣继踵。”

驱车

乘车或驾车

驱车来到国宾馆,首相已在迎门口迎候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山曲

山势弯曲隐蔽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水》:“又东南逕温泉东,泉在山曲之中。” 唐 元结 《游潓泉示泉上学者》诗:“草堂在山曲,澄澜涵阶除。”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

托庇

依仗他人权势的荫庇

跼促

(1) 狭小

(2) 〈方〉∶ 短促

(3) 拘谨不自然

思古

怀古。 汉 班固 《西都赋》:“愿宾攄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汉 班固 《咏史》:“上书诣闕下,思古歌《鸡鸣》。”

贤宰

(1).贤明的宰相。《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 陈蕃 、 杨秉 处称贤宰, 皇甫 、 张 、 段 出号名将。”《说郛》卷二四引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贤相亦可谓之贤宰。《左雄传论》曰: 陈蕃 、 杨秉 世称贤宰。”

(2).贤明的地方长官。 唐 张说 《至尉氏》诗:“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寄书》:“因接恩官辞梓里,为因贤宰出都门。” 清 查慎行 《送同年张耦韩宰灵宝》诗:“神明世合推贤宰,悃愊君能復古风。”

鞭扑

见“ 鞭扑 ”。

亦作“ 鞭朴 ”。亦作“ 鞭扑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邓析子·转辞》:“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朴之罚,莫然无叱咤之声。”《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韦昭 注:“鞭,官刑也,扑,教刑也。”《汉书·刑法志》:“薄刑用鞭扑。” 颜师古 注:“扑,杖也。”《宋书·少帝纪》:“亲执鞭扑,殴击无辜,以为笑乐。”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鞭朴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人奴蓄之,无礼已甚;闻又鞭扑之。”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这样挣扎的挨过畜类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扑。”

下堂

(1) 〈方〉∶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2) 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政务

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

终日忙于政务

清肃

(1).清正严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 东平王 ﹞ 略 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旧唐书·良吏传上·韦仁寿》:“ 仁寿 将兵五百人至 西洱河 ,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 明 张居正 《答赵汝泉书》:“近来吏治,颇为清肃。”《红楼梦》第三七回:“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

(2).清平宁静。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善否有章,京夏清肃。”《后汉书·崔寔传》:“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县多寇盗,吏卒单弱,公奬训率厉,擒馘七十餘人,闔境清肃。”

(3).清净严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明史·朱与言传》:“家居门庭清肃,乡人有不善,惟恐 与言 知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由此闺阁清肃,无敢譁者。”

不淑

(1).不善;不良。《诗·鄘风·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郑玄 笺:“子乃服饰如是,而为不善之行。” 茅盾 《色盲》四:“她怕自己找的那一个也还是不淑。”

(2).吊问之词。犹言不幸。《逸周书·度邑》:“王乃升 汾 之阜以望 商 邑,永叹 曰 :‘呜呼不淑!’”《礼记·杂记上》:“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陈澔 集说:“如何不淑,慰问之辞,言何为而罹此凶祸也。”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哀叶廷振》:“望斯人之不淑兮,慨吾道之将微。”

重辟

极刑;死罪。《陈书·孔奂传》:“ 沉炯 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臺阁,人怀忧惧。” 宋 陆游 《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罗文毅》:“使 应魁 不死,将置重辟矣。”

匍匐

(1) 以腹贴地前进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巡逻兵在敌军炮火下匍匐过阵地

(2) 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

匍匐前进

(3) 使自己俯卧

匍匐在主子脚下

胡不

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树善

(1).结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吾子盍与 季孙 言之,可以树善,君子也。” 唐 高郢 《水木有本源赋》:“故树善於人,人怀则甘棠不朽;汎爱於众,众凑则德水长悬。”

(2).犹行善。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五》:“树善滋於务本,除恶穷於塞源。”

泰然

安然;不以为意

华屋

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

歃血于华屋之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