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储议帖赞

作者:岳珂 朝代:宋代

朱文公储议帖赞原文

道统之传,洙泗濂伊。
公于淳熙,万古一时。
言名之舆,世泯其辙。
皎皎纲常,首载先烈。
粤古大臣,以国为身。
浚源培根,兹为爱君。
总干徂征,拜疏辄发。
外宁内忧,间不容发。
复雠大义,不振不随。
易安于危,本则先之。
先王之忠,与莱公对。
谗夫孔多,碣欠若辈。
彼姑息者,大义一毛。
谓我徒劳。
群吠以嘈。
事是迹讹。

诗词问答

问:朱文公储议帖赞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问:朱文公储议帖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岳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岳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道统

宋、明理学家称儒家学术思想接受的系统。他们自认为是继承周公、孔子的道统的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淳熙

亦作“湻熙”。淳正熙洽。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宋 范仲淹 《体仁足以长人赋》:“君非仁,则曷享於推戴;人非长,则寧致於淳熙?”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大臣身任封疆,不能使地方日有起色、风俗日见湻熙,何以膺节鉞而无愧乎?”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皎皎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纲常

三纲五常的简称

那一个欺心失礼仪,这一个变脸没纲常。——《西游记》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宋史·叶味道传》

先烈

(1) 对烈士、殉难者的尊称

革命先烈

为诸先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

诸先烈之牺牲

先烈遗志

大臣

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身

治身,修身。《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孔子家语·贤君》:“ 颜渊 将西游於 宋 ,问於 孔子 曰:‘何以为身?’ 子 曰:‘恭、敬、忠、信而已矣。’” 宋 曾巩 《答孙都官书》:“凡 巩 之学,盖将以学乎为身,以至於可以为人也。”

浚源

极深的本源。 唐 张说 《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肃肃艺祖,滔滔濬源。有雄玉剑,作镇 金门 。” 唐 权德舆 《祭李处士文》:“居易处厚,中明外宽。发於濬源,激为清澜。”

总干

谓持盾。《礼记·乐记》:“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 武王 之事也;发扬蹈厉, 太公 之志也。” 郑玄 注:“总干,持盾也。” 孙希旦 集解:“总,持也;干,盾也。”

徂征

(1).前往征讨;出征。《书·大禹谟》:“惟时 有苗 弗率,汝徂征。” 宋 陆游 《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诗:“颇闻王旅徂征近, 敷水 条山 兴已狂。”《金史·完颜匡传》:“徂征 三秦 ,震惊来附。”《清史稿·礼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徂征仪二。”

(2).谓远行。《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 吕延济 注:“驾言,谓驾车马出游也。徂,往;征,行也。” 唐 李嘉祐 《送从侄端之东都》诗:“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宋 梅尧臣 《送周寺丞宰新郑》诗:“仲冬吉徂征,晓月在环玦。”

(3).奔流;流逝。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八:“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拜疏

上奏章。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秩满当去,诸生輙拜疏乞留。”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宁内

安定国内。《宋书·武帝纪下》:“实赖将帅竭心,文武尽効,寧内拓外,迄用有成。”

间不容发

(1) 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

律厤迭相治,其间不容发。——《大戴礼记》

(2) 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

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不振

(1).不振作,不兴旺。《孔丛子·执节》:“当如今日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 晋 割地以求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南越 宾服, 羌 僰 入献, 东甌 入降,广 长榆 ,开 朔方 , 匈奴 折翅伤翼,失援不振。”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后帝师以国事不振,奔还其国,其教遂废。”

(2).不可拯救。《史记·酷吏列传》:“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

易安

安适,舒服

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本则

犹言基本原则。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举国之人,而持一伪字以相往来,则亦成一虚伪泡幻之国而已。本则先拨,虽无外侮之来,亦岂能立於天地间耶?”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雅乐)。——《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莱公

指 宋 代 寇準 。因 寇準 封 莱国公 ,故称。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莱公 初及第,知 归州 巴东县 。”

谗夫

谗人。《荀子·成相》:“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以浅疑我,谗夫之淫。”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谗夫鴞张,极力煽其焰;元臣箝口,无或措一辞。”

孔多

很多。《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意欲从君,谗言孔多。” 明 何景明 《明山草堂赋》:“嗟哉駟马兮,忧患孔多。”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重商主义》:“故在今日生计界发荣滋长之时代,此等方策,流弊孔多。”

若辈

(1).你们。《宋史·忠义传五·尹穀》:“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

(2).这些人,这等人。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谢仇二》词:“僕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大喜,念若辈得失至易,些微资财,固无足縈其心,而吾得之,奚啻啟窖藏而获珍寳?”

姑息

(1) 苟且求安,无原则地宽恕别人

姑息养奸

(2) 迁就,纵容,不加限制,出于照顾或好心肠而迁就或容忍

不姑息儿子

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一毛

(1).一根毛。喻细小、轻微的事物。《韩非子·显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假令僕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螻蚁何以异?”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宋 朱熹 《观书有感》诗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衝巨舰一毛轻。”

(2).指一根凤毛。喻人年少有贤才。 唐 岑参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诗:“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 唐 杜甫 《送苏州李长史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唐 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诗:“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参见“ 凤毛 ”。

(3).辅币一角的别称。一圆的十分之一,系“毫”之省。

徒劳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徒劳跋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