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迎仙堂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题迎仙堂原文

昔日寻师到海涯,手中常袖一青蛇。
随身风月长为伴,到处溪山总是家。
玉笥岩前曾结草,金华洞里独餐霞。
有人问我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

诗词问答

问:题迎仙堂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题迎仙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题迎仙堂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寻师

(1).用兵。《左传·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 杜预 注:“寻,用也。”

(2).求师。《后汉书·李固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夷则七月》:“负笈寻师,罕逢见日。”

海涯

海边。 宋 苏轼 《寄高令》诗:“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袴》歌謡徧海涯。”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金星从东边底海涯升起来。”

中常

一般;中等

学业中常

青蛇

(1).青色的蛇。《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大人之国 , 釐 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元史·刘秉直传》:“有青蛇蜿蜒而出,观者异之,辞神而还,行及数里,雷雨大至。”

(2).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彼戮鲸鯢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是这袖里青蛇胆气粗,怕甚么妖精物。”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青虵袖里藏,白鹤云中放,乾坤一壶春自广。”

随身

带在身边;跟在身旁

随身携带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总是

永远地;无例外地

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 * 》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结草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金华洞

胜迹名。道书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 浙江省 金华市 北 金华山 下。《云笈七籤》卷二七:“第三十六 金华山 洞,周迴五十里,名曰 金华洞 元天,在 婺州 金华县 ,属 戴真人 治之。”

餐霞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列仙传》 陵阳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 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 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 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生事

(1) 制造麻烦;惹事非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水浒》第十四回

造谣生事

(2) 指生计;境遇

生事若何?

默默无言

沉默不语。 前蜀 韦庄 《独吟》:“默默无言惻惻悲,閒吟独傍菊花篱。”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陆文夫 《小贩世家》:“我和 朱源达 对坐着,默默无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