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

作者:章仙岩 朝代:宋代

六和塔原文

六和塔上一登临,当景江山入兴深。
云出云归天自在,潮来潮去水无心。
东南船{左舟右览}风方顺,西北楼台日向阴。
壮矣帝居吴越旧,未甘河洛久湮沉。

诗词问答

问:六和塔的作者是谁?答:章仙岩
问:六和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仙岩的名句有哪些?答:章仙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六和塔

亦称“ 六合塔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城南 钱塘江 边 月轮山 上。塔为八角形,外观十 * ,内分七层,高约六十米。 宋 开宝 三年(公元970年) 吴越王 钱俶 建以镇江潮,其地旧有 六和寺 ,故名。历代屡毁屡修。解放后重加修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 杭州市 名胜之一。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归天

死的婉辞

那妖精不经打,三五棒便归天了

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来潮

潮水上涨,借指人的思绪或情绪涌起

心血来潮

去水

兑换银钱时,对劣质银币打的折扣。参见“ 毛水 ”。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帝居

天帝、天子所居之处。亦指京都。《文选·扬雄<甘泉赋>》:“配帝居之 悬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张铣 注:“ 悬圃 在 崑崙山 上,天帝所居处也。”《文选·张衡<西京赋>》:“重门袭故,姦宄是防,仰福帝居,阳曜阴藏。” 薛综 注:“帝居,谓 太微宫 ,五帝所居。” 南朝 陈后主 《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吴越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黄河 与 洛水 的并称。《史记·郑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汉 班昭 《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门。” 明 方孝孺 《御赐训辞记》:“虽 河 洛 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

(2).指 黄河 与 洛水 两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 下邳 ,进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师。”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 河洛 是仪。”

(3).指 洛阳 。《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 汉 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注:“东都有 河 南 洛阳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张说 《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总其中。”

(4).指 洛水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臣闻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犹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图洛书的简称。 三国 魏 曹丕 《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盖河洛写天意,符讖述圣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讖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热洛河》:“今 齐 鲁 间以蕎麦作麪食,名河洛。”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生客细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参见“ 河漏 ”。

久湮

因时间久远而湮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