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送定州苏尚书

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

寄送定州苏尚书原文

初闻简策侍前旒,又见衣冠送作州。
北府时清惟可饮,西山气爽更宜秋。
功名不朽聊通袖,海道无违具一舟。
枉读平生三万卷,貂蝉当复自兜牟。

诗词问答

问:寄送定州苏尚书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寄送定州苏尚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简策

古代连接成册的竹简。泛指书籍

前旒

(1).古代帝王冕冠前沿垂悬的玉串。《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道以数年之业 * 疾,疾则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诗:“忽如朝 玉皇 ,天冕垂前旒。” 宋 曾巩 《洪范传》:“人之於视听,有能察於閭巷之间,米盐之细,而不知蔽於堂阼之上、治乱之几者,用其聪明於小且近,故不能无蔽於大且远也。古之人知其如此,故前旒蔽明,黈纊塞聪。”

(2).指代帝王。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予才入册府,俄作中都囚。飞章立辨雪,危言动前旒。”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北府

(1). 东晋 建都 建康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军府设在 建康 之北的 广陵 (今 江苏 扬州市 ),故称军府曰北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郗司空 拜北府。” 刘孝标 注引《南徐州记》:“旧 徐州 都督以东为称。 晋氏 南迁, 徐州 刺史 王舒 加北中郎将。北府之号,自此起也。”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诗:“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中夜欲相从,严城限军门。” 清 吴伟业 《投赠督府马公》诗:“上相 始兴 开北府,通侯 高密 镇 西京 。”

(2).北府兵的略称。《晋书·桓玄传》:“ 玄 又害 吴兴 太守 高素 、辅国将军 竺谦之 、 谦之 从兄 高平 相 朗之 、辅国将军 刘袭 ……等,皆 牢之 之党,北府旧将也。”《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索卢贞》:“北府 索卢贞 者,本中郎 荀羡 之吏也。以 晋 太元 五年六月中病亡,经一宿而苏。”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第五章第三节:“另一方面, 刘裕 却在团结北府中下级军官,密谋推翻 桓玄 。”

(3). 东晋 时 京口 的别称。《宋书·武帝纪上》:“是夜 玄 与 迈 书曰:‘ 北府 人情云何?卿近见 刘裕 何所道?’ 迈 谓 玄 已知其谋,晨起白之。”《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愔 在 北府 , 温 常云:‘ 京口 酒可饮,兵可用。’” 胡三省 注:“ 晋 都 建康 ,以 京口 为 北府 , 歷阳 为 西府 , 姑孰 为 南州 。”

(4). 契丹 部落集团名称。 唐 末, 契丹 遥辇 氏八部以 迭剌部 为核心的五部和以 乙室部 为核心的三部,分别组成两个部落集团,称“北府”、“南府”。《辽史·太祖纪上》:“四年秋七月戊子朔,以后兄 萧敌鲁 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不朽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通袖

长袖。《 * 词话》第四十回:“到次日, 西门庆 衙门中回来,开了箱柜,打开出南边织造的夹板罗杀尺头来。使小廝叫将 赵裁 来,每人做件粧花通袖袍儿,一套遍地锦衣服,一套粧花衣服。”

海道

海路,海上航道。《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 广州 。”《新唐书·归崇敬传》:“ 大历 初,授仓部郎中,充弔祭册立 新罗 使,海道风涛,舟几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前日由海道到 崇明县 。”

无违

(1).没有违背;不要违背。《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伯奇 令无违, 申生 恭不贰。”

(2).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杨伯峻 注引 黄式三 《<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貂蝉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 赵惠文 冠’。” 刘昭 注:“ 应劭 《汉官》曰:‘説者以金取坚刚,百鍊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

(2).借指貂蝉冠。《南史·江淹传》:“初, 淹 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固曰异种贱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蝉、袭青紫而已。”参见“ 貂蝉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唐 崔顥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 长安 貂蝉多,死去谁復算!”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无计可施, 貂蝉 请自献身,以博 董卓 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 吕布 ,离间两人关系,终借 吕布 之手,杀死 董卓 。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 王允 献 貂蝉 於 董卓 ,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 貂蝉 之名,惟《董卓传》云, 卓 尝使 布 守中閤, 布 与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长吉 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 貂蝉 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 黄右原 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诱 董卓 ,进 刁蝉 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 刁蝉 之即 貂蝉 ,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兜牟

见“ 兜鍪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