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原文

踪迹本羁单,登门二十年。
平生任愚拙,自进耻因缘。
忧患经多矣,疲驽尚勉旃。
凋零◇谷友,惟悴鴈池边。
忽忽良时失,区区俗虑阗。
公斋每偷暇,师席屡攻坚。
善诲常无倦,余谈亦可编。
仰高虽莫及,希骥岂非贤。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

诗词问答

问: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的作者是谁?答:欧阳修
问: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欧阳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欧阳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羁单

(1).羁旅孤单。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眇是羈单,了无党助。”

(2).寒微,出身卑贱。 宋 欧阳修 《谢校勘启》:“如 修 者,器惟庸妄,族本羈单,虽出逢千载之期,而生有百罹之苦。” 宋 岳飞 《奏辞开府第三札子》:“臣奋迹羈单,被恩优腆。”

登门

上门去对方家

登门拜访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愚拙

愚昧笨拙。《吕氏春秋·勿躬》:“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则愚拙者请矣,巧智者詔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如今不再干那愚拙、煞风景的事。”亦指愚昧笨拙之人。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軾 到郡二十餘日矣。民物椎鲁,过客稀少,真愚拙所宜久处也。”

自进

(1).谓不经荐举,自谋仕进。《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 * 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史记·佞幸列传》:“ 卫青 、 霍去病 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后汉书·宦者传序》:“至 元帝 之世, 史游 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其后 弘恭 、 石显 以佞险自进,卒有 萧 周 之祸,损秽帝德焉。”

(2).自求进德。 宋 曾巩 《<张文叔文集>序》:“又知 文叔 自进为甚强,自待为甚重,皆可喜也。”

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忧患

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疲驽

衰老的劣等马。常用以自谦,言愚钝无能。《汉书·石奋传》:“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駑无以辅治。”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彍棘矢而望高手於 渠广 ,策疲駑而求继轨於 周穆 。” 宋 曾巩 《齐州杂诗》序:“余之疲駑来为是州,除其姦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既不宜施之於兄,而思竭其疲駑,以效一言之献,则又茫乎其无所得。”

勉旃

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汉书·杨恽传》:“方当盛 汉 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 宋 欧阳修 《送谢中舍》诗之二:“人生白首吾今尔,仕路青云子勉旃。” 李大钊 《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诸君本此进行,将来对于世界造福不浅,勉旃。”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忽忽

(1) 失意貌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

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

时失

节候不正常。《左传·隐公九年》:“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 杜预 注:“ 夏 之正月,微阳始出,未可震电;既震电,又不当大雨雪,故皆为时失。”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俗虑

(1).世俗的思想情感。 唐 戴叔伦 《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之四:“ 楚 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2).指凡庸的思想感情。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五:“ 莫干 好,最好游人多。飞瀑 剑池 涤俗虑, 塔山 远景足高歌。结伴舞婆娑。”

偷暇

趁有空

攻坚

(1) 攻打强敌或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

攻坚部队

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柔,怠惰),乘瑕则神。——《管子·制分》

(2) 花大力气去突破科学、生产技术上的难题

地震预报是科学攻坚的重要项目

无倦

亦作“ 无勌 ”。不懈怠;不厌烦。《论语·颜渊》:“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荀子·尧问》:“忠信无勌,而天下自来。” 杨倞 注:“言精专不怠而天下自归,不必致也。”《宋书·乐志二》:“乐有文,礼无倦。”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酷爱支更铃柝,巡行达旦无倦。”

余谈

(1).指一言半语。 宋 陆游 《与赵都大启》:“每假借於餘谈,为经营其一饱,致兹小憇,尽出大恩。”

(2).未尽之言谈。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 * 》:“写到此地我也可以不必再写了,但是还有一点余谈。”

仰高

(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 * 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希骥

谓仰慕才俊。《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君学成师范,縉绅归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 李贤 注:“《法言》曰:‘希驥之马,亦驥之乘;希 颜 之士,亦 颜 之徒。’希,慕也。”按,希,今本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作“睎”。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无希驥之秀质,乏如珪之令望。” 宋 欧阳修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仰高虽莫及,希驥岂非贤?”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报国

为国家竭诚效力

精忠报国

归耕

(1).回家耕田。谓辞官回乡。《吕氏春秋·赞能》:“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汉书·夏侯胜传》:“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宋 苏轼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从此归耕 剑 外,何人送我 池 南。” 金 王子端 《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词:“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

(2).琴曲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嘉 曾 氏之《归耕》兮,慕 歷阪 之钦崟。” 李善 注引《琴操》:“《归耕》者, 曾子 之所作也。 曾子 事 孔子 十有餘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於是援琴鼓之,曰:‘歔欷归耕来兮!安所耕 歷山 盘兮!’”

辱知

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 唐 李汉 《<昌黎先生集>序》:“门人 陇西 李汉 ,辱知最厚且亲。”

逐利

(1).求取好处。《吕氏春秋·介立》:“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脣乾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曹玮》:“虏闻 瑋 逐利行迟,师又不整,遽还兵来袭。”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 汉高帝 所谓‘某业所就,孰与 仲 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於辞矣。”

(2).追逐利润。特指经商。《史记·平準书》:“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 闽 徐夤 《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张九龄 请不禁铸钱,三月,庚辰,敕百官议之。 裴耀卿 等皆曰:‘一啟此门,恐小人弃农逐利,而滥恶更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