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泉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汤泉原文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

诗词问答

问:汤泉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汤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诗》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废兴

(1).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 清 洪昇 《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 《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附火

谓向火取暖。 唐 韩愈 《画记》:“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 宋 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卷十八:“一日大雪…… 乐道 同母冻坐,日已过高,未饭。 子发 惻然,亟出买酒肉薪炭,往復同 乐道 母子附火饮食。”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中:“ 曹组 元庞 《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捫蝨,众雏争附火。’”

虫出

犹虫流。《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参见“ 虫流 ”。

疑冰

(1)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哂夏虫之疑冰。——孙绰《游天台山赋》

(2) 引例中“夏虫”指生长在夏天的昆虫,天一冷就死去,因此不知冰为何物,却主观地怀疑冰的存在,故用以喻无知而妄加臆断

骊山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歊然

热貌。 宋 王安石 《次韵欧阳永叔端溪石枕蕲竹簟》:“ 烛龙 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 宋 杨万里 《端午后顿热》诗:“只今新暑已歊然,作么禁当六月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